(一)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 (二)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的有效措施 (三)集体合同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四)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与订立程序
一、集体合同的内容(掌握) 二、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掌握) (一)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 (二)讨论并通过集体合同草案 (三)签署集体合同与审查备案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
一、集体合同的履行(了解) 二、集体合同的变更与解除(了解) 三、集体合同的终止(了解)
思考题:
1、在劳动法体系中,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有什么重要意义?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3、在平等协商中,协商代表有哪些义务? 4、试述集体合同的效力。
5、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实现的状况怎样?你认为有何成功与不足?
第九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涉及劳资关系中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劳动基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种类以及法律法规于此方面的主要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法定条件。
重点和难点:几种特殊的工时制和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条件。 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工作时间制度
一、工作时间概述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
1、概念:工作时间,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2、特点:
16
(1)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标准工作时间的规定。 (2)无论是标准工作日,或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
(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 (二)工作时间立法概况(了解) 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了解)
(一)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关系 (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三)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
(四)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 三、确定工作时间的依据(了解)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二)劳动者在生理上能够承受的限度 (三)人口因素
(四)劳动者在心理上能够承受的限度
四、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并能运用) (一)标准工时 (二)计件工时制 (三)缩短工时制 (四)其他工时制 1、不定时工作制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第二节 休息时间制度
一、休息时间的概念(掌握)
休息时间是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时间。 二、休息时间的种类(掌握,并能运用) (一)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二)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三)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日 (四)法定节日休假时间 (五)探亲假 (六)年休假
第三节 加班加点制度(即延长工作时间制度)
17
一、加班加点的概念(掌握)
职工在法定节日和公休日进行工作,称作加班;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进行工作,称为加点。 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定(掌握,并能运用) (一)严格限制加班加点 (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则 1、实行三方协商原则 2、不得超过法定限制时间
三、加班加点的特别规定(掌握,并能运用)
思考题:
1、我国规定了哪些非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分别适用于哪些劳动者? 2、各国关于工作时间立法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3、我国法律对劳动者休息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4、对我国目前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学术界存在哪些争议? 5、我国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应遵循哪些特别规定?
第十章 工资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涉及工资有关的劳动基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工资的概念、特征,工资的主要形式,工资分配原则,最低工资的概念、确定的因素及程序,最低工资的计算、支付及其适用范围,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和工资保障措施。
重点和难点:工资的概念及特征,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和工资保障措施。
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及其实质(掌握,并能运用) (一)概念
工资,是用人单位按照法定和约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 (二)实质
工资是按照劳动计算的劳动者的必要劳动的转化形态,是以劳动为计算尺度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二、工资分配原则(掌握) (一)按劳分配原则 (二)宏观调控原则
三、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18
(一)建国初期工资制度初建阶段 (二)第一次工资改革阶段 (三)第二次工资改革阶段 (四)第三次工资改革阶段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制度
第二节 最低工资制度
一、最低工资概述
(一)最低工资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并能运用)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条件下,由所在用人单位依据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支付的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具有以下特征:
1、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劳动者赡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2、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3、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
4、最低工资标准只有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才能适用。 (二)最低工资与标准工资和基本生活费之间的关系(了解) 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掌握,并能运用) (一)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 (三)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 (四)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 (五)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
第三节 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一、津贴制度(了解) (一)津贴的性质及其作用 (二)津贴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掌握,并能运用) (一)加班加点工资 (二)休假期间工资 (三)停工期间的工资
(四)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19
(五)学习和培训期间工资
第四节 工资保障制度
一、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了解)
二、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掌握,并能运用) 三、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掌握,并能运用)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劳动者常见的劳动所得中哪些属于工资?哪些不属于工资?为什么? 2、工资分配时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对最低工资制度,学术界存在哪些争议?你作何评价?
4、最低工资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举例说明哪些劳动者不适用?为什么? 5、按我国现行法律应如何计算加班加点工资?请举例说明。 6、如何确保劳动者及时、全额地获得工资?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涉及劳动者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劳动基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特征、基本方针,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重要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主要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重要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主要法律规定。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概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基础(了解) 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掌握) 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了解)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掌握) (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掌握) 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了解) (一)外国及国际劳工立法概况 (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基本规定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