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和难点:确定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与依据(了解)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了解)
第二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二、贯彻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第三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观点(了解)
思考题:
1、应当确立哪些原则作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 2、劳动法各具体基本原则各有哪些内容? 3、劳动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围绕劳动法律关系这一劳动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而展开。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及主体资格、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征,劳资双方的基本劳动权利和基本劳动义务、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各类劳动法律事实与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之间的关系。应学会运用本章的基本原理分析具体劳动法实例。
重点和难点: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劳资双方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和各类劳动法律事实与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之间的关系。
学时:共1学时。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
(一)概念: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6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经劳动法调整的结果,劳动法律关系必须反映现实劳动关系的内容。
区别:劳动关系属于经济范畴,而劳动法律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产生前提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则是劳动法律规范。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掌握)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一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了解)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劳动者(掌握,并能在实例中运用) (一)劳动者的法律含义
(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
法律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所基于的两个条件: 1、达到法定年龄。 2、具有劳动能力。
(三)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1、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2、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只能依法由本人实施,不能由他人代替。 3、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 4、公民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没有条件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
二、用人单位(了解) (一)用人单位的概念和种类
(二)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 (三)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含义(了解) (一)一般权利义务的含义 (二)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含义 二、劳动者的劳动基本权利(掌握)
7
(一)劳动权 (二)劳动报酬权 (三)劳动保护权
(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五)生活保障权 (六)合法权益保护权 三、用人单位用人权(掌握) (一)招收录用职工权 (二)合理组织调配权 (三)劳动报酬分配权 (四)劳动奖惩权 (五)辞退职工权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了解)
二、有关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几种不同观点(了解) (一)劳动力客体说
(二)基本客体与辅助客体说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了解) 二、劳动法律事实及其种类(掌握) (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三、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掌握) (一)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 (三)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
思考题:
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劳动法规制的劳动者应满足哪些主体资格要求?已退休但仍在工作的自然人是否是劳动者? 3、自然人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殊之处?
4、劳资双方各有哪些基本劳动权利和基本劳动义务?
5、请举例说明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各有哪些?
8
第五章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内容为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经劳动法调整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学习本章要求掌握: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工会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以及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和难点: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了解) (一)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二)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三)工会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三、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掌握)
(一)是集管理因素与服务因素为一体的法律关系
(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不许以营利为目的的法律关系
第二节 劳动行政部门
一、劳动行政部门的设置(了解) 二、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了解) 三、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掌握) (一)国务院劳动部的主要职责
(二)各级地方劳动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第三节 劳动服务机构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了解)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任务
(三)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劳动就业服务管理 二、职业介绍机构(了解) (一)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 (二)职业介绍机构的职责 三、职业培训机构(了解)
9
(一)职业培训机构的概念和种类 (二)职业培训机构的条件和审批
(三)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对象和经费来源 四、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了解)
第四节 工会
一、工会的性质和地位(掌握) (一)工会及工会立法 (二)工会的性质 (三)工会的法律地位
二、工会的设置和职能(了解) (一)我国工会的设置 (二)我国工会的职能
三、工会的权利与义务(掌握) (一)工会的权利 (二)工会的义务
思考题:
1、附随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有何联系与区别?
2、国家(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起到哪些作用? 3、我国法律在劳动者组织、参加工会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4、工会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5、结合当前我国出现的劳动者权益屡被侵害的现象,谈谈我国工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第六章 促进就业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国家或政府在劳动就业方面的职责,职业介绍的概念,职业介绍机构的种类及我国法律规制职业介绍的主要规定,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和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内容。
重点和难点: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我国法律规制职业介绍的主要规定。 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促进就业制度概述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