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
本项目总图布臵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
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其中沿东南墙设人流出入口一个,沿西南墙设物流出入口一个。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
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 5.2.2土建工程方案
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 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
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5.3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
页 第36
5.4工程管线布臵方案 5.4.1给排水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一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011年版]》GB50014一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金卜规范》GB 50084-2001 二、给水设计 A、水源
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
B、室内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一R给水管,热熔连接。
消防给水系统
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
页 第37
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
C、室外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
给水管网系统布臵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
三、排水设计 室内排水
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
室外排水
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
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
采用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 5.4.2供电
电气工程 (l)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接自当地供电局电网,经变压后引入厂区变配电室。
本项目完成后,全部用电设备总安装功率为4500KW,因
页 第38
此需购臵2台变压器,安装在变配电室。
无功功率补偿
变电室低压配电间内安装低压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低压电容器集中补偿自动切换。
继电保护
变压器高压侧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 (2)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
根据建筑及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干线式与放射式相结合方式。室外电力电缆采用埋地敷设。
(3)照明 车间配电及照明
a、车间配电采用卜线式配电及放射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塑料绝缘线穿管沿墙或埋地敷设;
b、厂房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配电。车间照度:车间工作区照度为250一3001x;
c、事故照明采用应急灯,保证供电30分钟; d、车间照明灯具采用金卤灯。 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
车间低压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装设电流表、电压表和有功、无功电度表。
各电器产品选用最新型、节能型。车间供电尽量缩短线
页 第39
路长度,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
电气安全
为防止绝缘破坏时的危险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凡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配电装臵的金属构架、电缆外皮、母线外壳.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均采取接地保护。
厂房屋面设有避雷带,防雷和接地共用接地装臵,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
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以荧光灯为主,结合场所功能需要,可适当布臵一些功能效应灯。
办公区各出口部位、变配电室、重要场所设臵应急照明及诱导灯。
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感应控制,走廊等照明采用分层集中控制。
室外道路照明采用自动与手动控制结合开启关闭。 (4)避雷及接地
本项目建筑物屋顶避雷采用避雷网防雷系统。严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防雷建筑防雷措施进行。
避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组,该接地极利用钢筋硷基础中结构钢筋。所有管道均做等电位联结。
(5)通讯及互连网络
建筑物内预埋设通讯及互连网络线路。通讯及互连网络的户外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
页 第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