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现象。
3.3市场分析结论
本次“空气源热泵新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顺应了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方向,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范畴,建设条件十分良好。本次项目的建设还可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本项目充分具备了国家、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施是可行的、可靠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可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可见,本项目的实施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页 第26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地理位臵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区,无高大遮挡物,四周无公害和污染,该项目地点承载产业转移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一流、功能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因此,项目选址能够满足公司本项目的用地需要,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故本项目拟建厂址选择方案可行。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场址临近建筑物的地质勘探资料表明,该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利于工程施工。
2、公用设施条件
本项目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较好,能够满足要求。
3、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经处理能做到达标排放,环境条件较好。
页 第27
4.2区域投资环境 4.2.1区域地理位臵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在三峡库区尾端,地处东经105°49′—106°38′、北纬28°28′—29°28′之间。江津区东邻巴南、綦江,南靠贵州习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壁山,区境东西最宽处80公里,南北最长处100公里。。 4.2.2区域概况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川东地区的粮食产地、鱼米之乡。
江津区东邻巴南区、綦江区,南界贵州省习水县,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北靠璧山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3.31万人(2010年),辖4个街道、25个镇。
江津区为“中国长寿之乡”,获得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区[4] “等荣誉称号。
页 第28
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江津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地质结构为“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构造形迹受其影响,轴线多扭曲呈“S”形。地势南高北低,长江横贯东西,并绕城而过,呈“几”安形。
江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数年均1207.9小时,常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7毫米。 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江津区地跨长江两岸,紧临渝黔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渝蓉铁路、渝黔铁路,是川东南、黔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 公路
截止2013年底,江津区公路里程累计4063.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0.5公里,二级公路422.3公里,三级公路150.1公里,四级公路2104.7公里,等外级公路1335.9公里。境内高速公路76.6公里,其中绕城高速28.6公里,江合高速48公里。
页 第29
截止到2013年,通过江津区的主要交通线路和枢纽有:江津长江大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粉房湾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在建)、迎宾长江大桥、白沙陀长江大桥、地维长江大桥、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210国道、渝昆高速、渝黔高速、重庆绕城高速、渝泸高速等。 铁路
成渝、渝黔铁路交汇江津境内达135公里;铁路总里程达135公里,有火车站15个,其中三级站3个。 渝黔高速铁路在境内设有珞璜南站。 水路
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东西贯穿全境,有国家级深水良港5个,常年可停泊5000吨以下的船舶和万吨级船队,水域通航里程超过350公里。
4.2.5区域资源概况
矿产
江津区探明矿产有10多种,有大中型矿体8处,优质石灰石储量2亿吨,浅层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1]
生物
页 第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