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豆禾食品公司、上水农业发展公司、上园茶场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基地农户进行种植,形成了“依托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扶龙头”的良性循环。山东上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池上镇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1000余亩,创建了集种植、研发、加工、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有机金银花基地,当地农民除了每年有几千元的租金收入外,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每人每月又能领到一千多元工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十几倍,实现了农民、企业双赢。二是“公司+农户”模式。把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订单收购、生产要素入股以及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使农民在加工、销售等环节获得更多的后续效益。山东颜春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山楂酒、葡萄酒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针对山楂收购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差、果实大小不均等问题,公司与池上镇泉子村等7个村签订了有机山楂订单收购协议,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山楂种植户开展有机种植指导,通过了中国爱科赛尔认证中心的产品认证,认证后的有机山楂收购价增加50%,农户收益大大增加。三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即由农户自发组织,以土地为资本入股成立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源泉镇为增强猕猴桃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成立了宏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申
—6—
请注册了“珍珠泉”牌商标,近300户猕猴桃种植户申请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统一有机生产标准,统一市场价格,建立严格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制度,实现了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全镇已发展有机猕猴桃3000多亩,每亩纯收益达到2万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四)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机农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益,才有竞争力。因此土地流转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关键。博山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确保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不动摇的前提下,采取租赁经营、联合出租、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土地合理流转,为有机农业发展特别是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益。一是租赁经营型流转。位于鲁山脚下的池上镇上小峰村,充分利用山区空气清新、水土无污染和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实施环境招商,吸引资本进山、市民进山、文化进山,以土地租赁的形式成立了上园茶场,上园茶场在生产经营中,实行土地反租倒包,以每亩66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的土地种植茶叶,农民在出租土地坐享租金的同时,一部分被聘用到企业打工,成为按月领薪的农业工人,另一部分则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出租土地的村民2008年人均增收达5000余元。二是联合出租型流转。池上镇聂家峪
—7—
村67户农民自发拿出自己的“山坡地”300余亩,成立了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合作社与淄博益康食品公司签订产品保护价回收合同,公司负责安排富硒食品、黑色食品等有机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并全部回收产品;合作社负责按公司要求安排生产,既解决了公司发展基地的大难题,又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公司与合作社的有机结合。池上镇赵庄村农民拿出自己的“山坡地”实施土地复垦,土地复垦后,再联合出租给烤烟种植大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原来的“荒山”变成了耕地,又增加了烤烟生产面积。三是土地入股型流转。池上镇王疃村以3000亩土地入股20%,吸引外地客商投资3000万元进行观光农业开发,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进行的河道治理及荷花园建设已经开工。此外,博山区还帮助扶持相关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调解中心等机构,建立了产权流转信息发布和组织交易的综合平台,为供需双方的土地流转方式、经营期限及价格的洽谈、合同的签订提供服务,并实行监督,为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科技先行,搭建多元化科技服务平台。有机农业是一次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必须依托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博山区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坚持科技先行,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一是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
—8—
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了有机农业专家顾问团,加强对基地农户生产技术培训,形成了“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运行机制,加速了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专家指导下,搞好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建成了5处有机肥生产厂,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循环农业体系。同时,大力普及推广了配方施肥、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无毒化栽培和杀虫灯、粘虫板、防虫网物理防治等实用技术,解决了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肥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建立了有机猕猴桃、有机茶、有机金银花等5处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中打造种苗繁育基地、技术培训和研发基地,发挥好示范基地带动效应。三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围绕有机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壮大和稳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有机农业人才队伍素质。
(六)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有机农产品是一种高端农产品,品质要求高,有严格系统的认证标准和检测体系。如果没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产品很难取得市场认可。博山区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重要的基础环节来抓,严格标准,扎实推进,形成了完整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9—
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明确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加强全程监控,做到生产技术有规程、农产品有编号、最终产品有检测的产销对接机制,健全完善了基地生产资料专供、生产户登记备案、农业管理记录、质量安全检测等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二是抓好产品认证。聘请专业有机认证机构对有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以及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进行实地检查评估,使产品进入国家认证的有机农产品范围。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5万亩,有33个农产品通过BCS有机认证。三是严格监管与检测。在南博山镇、源泉镇设立了有机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严禁污染企业进入有机农业规划区,严禁化肥、农药等进入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把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作为重点跟踪监测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了生产全程监控、产品质量可追溯。
(七)打造品牌,着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有机农业,根本目的是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必须强化市场营销,保证有机农产品不仅种的好,而且卖得出、销得广。博山区通过强化有机农产品的品牌设计和营销推介,努力打造博山有机农业的区域品牌,有效提升了博山有机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抓品牌设计。以现代理念精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 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的调查与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