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 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博山区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博山区地处淄博市南部山区。近年来,博山区立足山区农业实际,依托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着眼于满足城市市民消费升级需求,整建制推进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建设,着力打造江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摸索出了一条生态和谐可持续的有机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我省整建制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的先行探索者,创造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业生产耕地面积达到10.79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0%,野生采集面积2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有机金银花生产基地、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10个系列、100多个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销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一、博山区发展有机农业的经验做法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由于有机农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市高端人群,

—1—

所以有机农业也是都市型农业的一种形式。博山区发展有机农业的时间并不长,但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关键就在于定位准确,政策对头,措施有力。其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比较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博山区是山东省24处纯山区县之一,山多地少,人均6分地,特别是部分乡镇地处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地块分散,土地贫瘠,仅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针对这一情况,博山区通过深入调研认识到:博山具备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生态环境优势。博山平均海拔较高,地域小气候特征明显,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植被完整,全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2.3%,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南部山区六镇,作为省、市饮用水源保护地,该区域没有任何污染企业,为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二是种植习惯优势。博山的农业种植多为自给自足模式,用土家肥种地,靠天吃饭,土壤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基本保持了原生态,而且土壤富含有机质,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基本保障。三是产业基础优势。博山特色农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果品、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为主的产业体系,建成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了一批特色专业镇、专业村,为发展有机农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四是群众基础优势。受水源保护地、交

—2—

通等多种因素制约,博山南部山区六镇经济发展长期相对滞后,农民致富途径不多、路子不宽,迫切需要增加收入,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展高效、优质、环保的有机农业已经逐渐成为农民的共识。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大大提升,特别是城市市民,对有机农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发展有机农业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基于以上因素,博山区决定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0万亩有机干鲜果基地、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5万亩有机杂品基地,建设6个以上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镇、120个以上示范村,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全区农业生产面积的80%以上,主要农产品有机认证率达到80%以上,整建制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同时,结合博山实际,确定了“横抓基地、区域推进,纵抓龙头、产业延伸,科技引导、政策推动”的工作思路和“整建制村—整建制镇—整建制区”整建制逐步推进的发展路径,保证了有机农业一开始就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子。

(二)实践引导,着力培育示范典型。有机农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动员引导群众自觉自愿进行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博山区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坚持科学引导,不搞行政命令,高度重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按照以点带面、连片发展的思路,通过建设有机农产品科技

—3—

示范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镇、示范村,将新技术、新经验、新品种、新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效益充分展示在群众眼前,用实践引导群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已建成有机猕猴桃、有机茶、有机金银花等5处农业科技示范园,池上、源泉2个有机农业示范镇和上瓦泉、杨峪等10个有机农业示范村。一是大力培育示范镇、示范村。选择发展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群众积极性高的源泉、池上2个镇以及南博山镇上瓦泉等10个村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按照“一镇一业、多镇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思路,全力加快源泉镇猕猴桃和池上镇茶叶、金银花、黑五类等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培育示范基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加快万亩金银花、万亩猕猴桃、万亩绿茶、万亩桔梗、万亩黑色食品、万亩越夏菜等10余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使企业成为有机农业的推广基地和有效载体。博山企业家张敏在池上镇承包闲置山坡地种植有机绿茶,并建立了集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鲁中茶叶研究所”,建设了一处万亩茶叶加工厂“鲁山茶院”,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购茶,实现了基地上规模、农民见效益,成为有机农业示范和拓展的辐射基地。三是大力培育示范大户。选择有一定种植规模、有较高经济效益、有一定帮扶效应的农户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对周边农户 “传、帮、带”作用,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池上镇种植大户康成龙,

—4—

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1000余亩,选择一部分责任心强、诚信度高的农户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并提供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户400余户,基地覆盖周边6个村。通过培植典型,组织镇村干部、农户到这些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基地、示范户参观学习,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好处。同时采取专家授课、算好几笔经济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了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氛围。

(三) 龙头带动,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现代有机农业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消费群体相对特殊,依靠传统的农户生产模式很难发展起来。只有实行产业化,依靠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条,才能做大做强。因此,博山区在推进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建设中,始终把产业化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的企业化运作、园区化管理、专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生产布局区域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培育形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221余家,产品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在实践中,重点推广了三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引导非农企业向有机农业种植加工转移,大力引进和发展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重点扶持山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 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的调查与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 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79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