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指导,建筑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土生土长一以夯土为核心的自然建造研究不仅对国际主义是批判性的,对自身也是批判性的。芒福德的批判性地域主义不把本地的与全球的对立,不把地域主义作为对全球性的拒绝或对抗,而是作为一种与全球化世界的交流与沟通。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原则,重释“地方性”在地理、社会、文化上的意义。王澍教授正是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国际化沟通的视野,提出了对自然建造的研究,是对我国在当前城乡现代化进程中,地方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的现象进行的反思。
“理解”过去
至今可以在传统建筑上看到地域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显然这种带着人类集体回忆的场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事物的发展具备了新的特点,所谓传统不可能稳步演变发展,而是易被割裂于现代社会。而这一特点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讨论。因为发展是必然的,发展的眼光是必须的,对地域的、传统的尊重并不意味着要回到过去的某个时代。正如芒福德所说,“真实地再现曾经的建筑形式,或建筑的寻根都只能算作一种犯了时代错误的尝试”,因为“没有了曾经生活的支撑,这些形式看起来是多么的空洞。”“我们的任务不是仿效过去,而是理解过去,这样我们才能以同样的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来面对我们当前时代的新的机遇。”“事实上,传统也需在对自身缺陷的挑战中得到发展。
因此,对自然建造的研究必然导致相应地尊重现场、尊重历史和当下、尊重来源于生活的建造及其材料本身的建筑设计策略。“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方法和具有识别性的建筑,承认在物质、社会和某种特定文化约束下的单一、受限的作品的价值,并希望在受益于普遍主义的前提下,保持建筑的多样性。”嵋
对于过去、传统的认知,王澍教授提出借鉴了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思想的观点将拓宽建构的视野,建立起一套与古典理论迥然不同的建筑认知体系,并赋予建构以新的、超越于风格问题之上的含义。这即是“永恒的现在”的观点对自然建造概念的进~步诠释。
“高技”与“低技”
同时,自然建造强调建造这一活动与自然应是和谐共生的,彰显的是不分地域和民族,应共同持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建造技术是受限于相应的地理气候和经济技术等条件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逐渐成形的,是当时当地具有适应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式。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然而也带来一系列现代问题。以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带来的生活的舒适和便利是不可能长久的,正如企图以一劳永逸的方法解决传统建筑需要时常维护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以混凝土替代生土、水泥替代石灰铺设路面,在解决了诸如防水、强度、清洁等问题的时候,不透气的地表正使得大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地球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经历的变化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几千年。此时再提可持续性发展已不完全意昧着高科技,不妨回过头去,借鉴当地传统的经验,正确看待“低技”的可取之处,相信积淀了长久以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传统,结合现代的科学观念和改进技术,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基于此认识,对于生土这一传统的、低技的、生态的材料的建造及建构研究,王澍教授提出了在某种程度上放弃混凝土建造的可能性。
自然建造强调以建造为核心的建筑应在尊重传统、与自然共生的前提下,将传统的建造技术融入现代的施工体系,体现现场和生活的真实性,是王澍教授以中国传统的“自然之道”对当代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再思考。
0.2自然建造研究之夯土
在《建筑四要素》中,桑佩尔提出原始住宅的四个基本元素:基座、壁炉、框架/屋面、14亚历山大 楚尼斯利亚纳 勒费夫尔菁,王丙辰译.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英特-l生[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4
15同上:1l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土生土长--以夯土为核心的自然建造研究(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