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显示: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天国风云》片段)
教师提出问题: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农民运动,从以上四幅图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这些信息给我们哪些启示?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初步讨论,提示学生注意一些关键字和关键图片。学生回答一般多注意表面现象,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并总结相应规律,如阶级分析法。
教师总结:看它的领导人、规模、纲领和最后的结果。启示主要可以从下面一排两幅图中表现出来,从它的纲领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阶级比较关心土地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涉及了土地问题,说明农民运动达到了一定高度。从下面一排第二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农民提不出新的主张,最后也会陷入封建统治的轮回,成为腐败的统治者,所以它不能推动历史跨入新的时代,注定要失败。 导入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规模宏大、波澜壮阔,为什么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什么因素葬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势?
提示学生思考问题,初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其兴也勃焉”的原因,就是大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中国农民生长的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环境,小农经济容易造成农民的一些特点,比如观念的保守,力量的分散等。还可以从农民阶级所属的社会分析这个阶级是个旧的阶级,所提出的观点不能超越封建社会,不能超越农民阶级的范畴。从这些问题的初步提示,让学生了解个大概的原因,为接下来继续分析创造条件。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0116高一历史教案 4.2 太平天国运动 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