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第6期 毛荣建,等: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753
的[4]。健康行为意向(保护动机)由“威胁评价”和“应付评价”的认知评价机制来预测。威胁评价由知觉到的易感性(可能性)和健康结果的严重性来决定。应付评价由效能感和采取行为的代价来预测(图2)
。
图2 保护动机理论模型
,
胁,但是保护动机理论的研究有可能清楚的表明锻炼和身体活动动机中的某些重要结构。1.1.3 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he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 合理行为理论认为行为由意向决定,意向又由态度和主观标准决定[5]。计划行为理论是对合理行为理论的修订,即增加一个称为“行
[6]
为控制感的变量。增加的变量有利于解释自主控制相对比较低的行为(图3)
。
查,在预测体育活动意向时,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由态度、主观标准和行为控制感解释的方差范围为25~35%。Wankel[9]的研究表明:跨不同年龄组,行为控制感对意向的预测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态度就相对弱了。
虽然对行为的预测通常比较弱,但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对于意向和行为的预测是成功的。然而,这个模型是间接的,焦点仅在社会心理知觉上,没有说明过去行为的作用;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如:自我认同,情感体验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另外,意向对锻炼的预测可能是测量接近性和一致性的影响。1.2 能力理论1.2.1 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socialcognitiontheory,SCT;Self-Theory,[10]提出个体、行为、3,。因此这个理论又。,而且行为也影响环境;:、思维和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不,最为关键的地方可能就是自我效能,即有能力成功完成行为的信念。为此Bandura[11]又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它最初是作为一个改变行为的理论出现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行为是由自我效能和结果期望来解释的。自我效能指有能力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结果的信念。结果期望指预期的行为成功完成的结果。由4个主要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依次为:成功的经验(行为的)、榜样(认知的)、言语劝说(社会的)、情感或生理的唤醒(生理的)。结果期望包括生理的、社会的和自我评价3个方面。理论模型(图4)
。
图4 自我效能理论
图3 合理行为理论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有)“行为控制感”
态度是由锻炼信念和锻炼结果的评价或价值决定的。主
观标准包括重要他人的信念和服从那些信念或他人的程度。为使测量结果与行为本身一致,这些模型中变量的测量也应该与锻炼行为高度一致。
行为控制感,Ajzen定义为知觉到的完成行为的容易与困难。它对意向有动机作用。那些想参加锻炼却没有或很少有机会的人是不可能进行锻炼的,不论他们的态度及所受社会影响如何。Ajzen认为:行为控制感在接近实际控制时,对行为的预测非常准确。
Hausenblas[7]所做的元分析表明:意向对行为有作用,态度对意向有作用,态度的作用是主观标准的两倍。行为控制感对行为和意向有很强的作用。Wankel[8]把计划行为理论的条目合并成一个大的调查问卷,对4000个加拿大人进行调
自我效能理论是锻炼行为领域一个比较成功的理论。Sallis[12]的文献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与锻炼行为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变量。在解释锻炼行为时,与结果期望相比自我效能有更多的支持。近年来,自我效能的不同年龄组和跨文化研究也获得了支持[13,14])。增加自我效能调节成分的锻炼干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15]。自我效能的作用是很显著的,因为许多别的理论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又增加自我效能变量,并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结构(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跨理论模型)。
这个理论的不足是自我效能理论存在设计和测量问题。设计问题包括纵向研究、随机研究的缺乏,不完善的跟踪研究。测量问题包括自我效能概念解释的不一致,在心理测量学上令人怀疑的自我效能测量;有6种不同的测量:行为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特定疾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行为控制感、一般自我效能和其他类型的自我效能。1.3 控制理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