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心理学 备课笔记 - 图文(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 客观:(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从背景中选择出来。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当中的“红”就容易引人注目;黑板上的白色粉笔字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在白墙上就不容易被知觉。(2)活动的对象。例如,在课堂上,举手的学生更容易成为老师的知觉对象。(3)对象本身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例如,大夏天,一个头戴毛线帽的人在街上就容易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主观因素来看,有没有知觉的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态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2.整体性 当我们走进一个教室,首先是对整个教室有一个人整体的印象,然后才会注意观察它的细节,比如有多少桌椅,墙上挂的书画等等。 当人们把各个部分知觉为一个整体时,这个整体便具有新的并且为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意义。(如 图3-1中看到的三角形和马等。) 3.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通过它的定义我们不难知道,知觉的理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例如,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在X光片上能够看到一般人无法察觉的病变。另外,语词对人的知觉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加快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例如,某些风景名胜地把山看成“睡佛”,经过导游的解说,游客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 4.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就称为知觉的恒常性。从不同的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距离远时,成像小,距离近时,成像较大。一个人从远处走近,人们不会把他看成多个不同的人。这就是大小恒常性。 (三)错觉 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分析:错觉与判断失误或者异常条件、心理状态下出现的幻觉或妄想不同。漆黑的夜晚,你一个人走在街上,心里很害怕,很容易把晃动的树影当成人影,这是幻觉,不是错觉。错觉是在一般正常状态下必然发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错觉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1.大小错觉 如图3-2中所示,图(1)中间的竖向的线段,同学们觉得哪个比较长?实际上它们是一样长的,只是在线段两端附加两条斜线在主观上引起的不同视觉效应。图(2)中,客观上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圈,当一个圆圈处于小圆圈的包围中,而另一个处于较大圆圈包围中时,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同的。图(3)中,上面的矩形看起来比下面的矩形大一些,实际上两个矩形是同等大小的。 2.形状或方向错觉 16 学生观察图3-1 学生看图3-2 学生看图3-3 图3-3中,前三个几何图中的直线其实是平行的,但是我们很容易产生错 觉。图(4)中的圆好像不圆了,(5)中的正方形感觉也不是正方形了。图(6)实际上是由一组同心圆组成的。 错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中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错觉,就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 人们是通过认识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的。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认识活动就是感觉和知觉,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记忆、想象和思维等等,感知觉为复杂的认识活动提供素材。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 认识过程是其它心理过程的基础,心理过程又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感觉被剥夺或者感知觉缺损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甚至难以生存。 ?补充: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 1.反映的对象相同: 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2.依赖的物质基础相同: 感觉和知觉过程是人脑的活动,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感觉和知觉差异: 1.产生的来源不同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2)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2.反应的具体内容不同: (1)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 3.生理机制不同: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反映,两者很难分割。

17

课题序号 第三章 第二节 授课班级 专1001、1002、 1003、1004 授课课时 2 授课 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背景分析 教学资源 准备 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习目标 设定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学习任务 描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18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什么是感觉? 指明1名学生回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指明1-2名学生回感觉的种类有哪些? 答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A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等。B内部感觉:运动觉、 平衡觉、机体觉。 指明1-2名学生回感觉在实际生活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有哪些规律性变化? 答 ——1.感觉的适应现象。 2.感觉的相互作用。 3.感觉的代行现象。 4.感觉的对比。 5.实践锻炼可以促进感受性的提高。 学生回答 除了感觉以外,我们还学习了知觉。什么是知觉呢?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 反映。 指明1-2名学生回知觉有哪些种类? 答 ——A按照知觉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分为:视知觉、听 知觉、嗅知觉等。 B按照知觉对象的特性为分类标准,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指明1名学生回答 觉。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指明学生回答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感知觉的作用是什么? ——(一)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 提。 一、幼儿感知觉发展 (一)幼儿的几种感觉发展 在幼儿的感觉的众多方面中,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视觉、听觉和触觉。 首先我们就来了解视觉。 1、视觉 (1)视觉敏锐度 视觉是人的眼睛对光波的反映,它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研究表明,一 个人约8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对于婴幼儿来说,视觉的作用更大,因为, 成人有时可以单凭语言听觉获取信息,而婴幼儿很难作到这一点。在儿童的所 有感觉器官中,眼睛是一个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官。对于新生儿和婴 儿而言除了睡眠时间.他们都在积极地运用视觉观察着周围环境收集信息。 视觉敏锐度:简称视敏度,它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 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眼睛能正确分辨的物体的最小维度,俗称 一、复习: 二、新授: 19

视力。 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以下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这时期如出现发展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人们常常认为幼儿的视觉敏度比成人好,其实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如果把6—7岁幼儿视敏度的发展程度作为100%,那么5—6岁为90%,4—5岁为70%,这就是说6—7岁比4—5岁提高30%,比5—6岁提高10%。我国的研究表明,1—2岁儿童视力为0.5——0.6,3岁时视力达到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所以,给儿童看的书,应该是年龄越小,图和字要越大。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幼儿心理学 备课笔记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幼儿心理学 备课笔记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476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