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黄帝时期,他的史官苍颉发明创造了文字,实际上文字这一浩繁工程,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他可能是一个集大成者。这之前,各种各样的象形、象声、会意、假借等文字,已有很多出现和运用,有了文字,就可以记更多更复杂的事情了,随着人们在祭祀活动中,对于所发生的阴阳祸福,不断记录,不断总结其吉凶成败,人们的愿望不断扩展,复杂,“山南水北为阳”这种简单而刻板的记事法,慢慢地就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也就逐惭被被淡化、被遗弃了。
“山南水北为阳”之说在黄帝时期被淡化或遗弃,除了文字的出现,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黄帝内经》的出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书里对于阴阳有这样的叙述:“阴阳之中还各有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意)白昼属阳,平旦到中午,为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属阳中之阴,黑夜属阴,合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鸡鸣到平旦,则属阴中之阳。”同时,对人的腹、背、脏、腑等等,以及东、南、西、北,五音、五味、五谷等等,无不围绕阴阳五行为准则进行了阐述。有人评价《黄帝内经》说:“它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哲学、汉语、数学、人文、天文、气象学、历法学、生物学、心理学、乐理以及方法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它已经把“阴阳说”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可以想见,“山南水北为阳”那种简单的记事法,除了在地理位置上能使用外,还能用在哪儿呢?而且,和书里叙述的“阴阳说”又十分抵触、矛盾,所以只能是被遗弃的结局了。
以上这些看法,完全是自已的推测,对于古代祭祀、占卜的官员是如何认定阴阳、如何选择地理位置,或总结出因位置、阴阳而得到吉凶成败的结果等等,都毫无依据。现在要想找到这些依据,恐怕是相当困难了。《尚书禹贡》、《谷梁传》、《说文》这几本书,成书年代也非常久远,特别是前两种,作者和成书都是在秦始皇焚书之前,这些作者是否寻找出黄帝之前,人们按照“山南水北为阳”的定位方法进行的一些活动,由此而记录下了那么一点点呢?秦始皇焚书,那只是最早、最出名的一次,而后又经历了许多劫难,有“五厄”(第一次五厄包刮秦始皇焚书在内)“续五厄”,“再续五厄”,可以想见,经历了这么多劫难的中国图书,不知多少典籍被毁,许多历史学家们在研究历史时,也倍感痛惜和无奈。面临许多无可稽考的事,只好把它们当“谜”了。对于“山南水北为阳”之说,到底源于何时,止于何时,我也只是这么推测一下而已,这点推测,真真实实是点不着边的管见,但愿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家,道出其来龙去脉,揭开我之茅塞,释我心中之疑团,实在是一件快莫大焉的事!
(作者介绍:陈大森,男,生于1945年。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平生喜好文学,写有小说、小品、杂文、戏剧、电影、电视剧,发表在各种刊物上。长篇小说《襄樊战役》受到过指挥战役的首长的肯定。《襄阳日报》曾予以连载。《王近山在襄樊战役中的指挥艺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二等奖。曾获得襄阳日报征文一等奖。至今年登耄耋,仍笔耕不辍,是一位颇具实力的业余作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试说襄阳的名称及“山南水北为阳”说之源(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