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环节“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非常统一,围绕评价任务设计的教学过程也达到了要求,学生的简图都包含了根、茎、叶这三个植物的主要特征。其实,上面两个环节中,教师虽然有一些失误和不足,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具有比较强烈的“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意识,努力追求着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总之,这节课体现出了“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课堂的基本特征。
三、讨论与建议
(一)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确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核心是学习目标,即课程标准要求在一节课上的具体化。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明白了学习目标,才能教得明确;学生明白了学习目标,才能学得明白。学习目标不仅直接决定了评价任务的确立,而且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所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是课堂教学的开始。
(二)评价任务要让学生喜欢
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用于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嵌入教学过程,用于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好的评价任务不但要指向学习目标,还要追求具体、清晰和明白,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要让该年龄段学生喜欢,并且以能实现的方式完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进行自我引导和调控,明确学习的方向。
(三)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学习活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源泉,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是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和思考的总和。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要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识规律,才能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四)目标、评价、教学要充分体现一致性
目标解决的是“去哪里”的问题,教学解决的是“怎么去”的问题,评价解决的是“到了没有”的问题。一节课仅有40分钟的时间,如果不能一致地思考这三个问题,那么,就会出现目标不明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问题,也会出现教学游离在目标之外,评价毫无意义的问题。“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底线,是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40分钟的教学质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科学课堂目标一评价一教学的一致性——《观察一棵植物》课堂观察(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