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还会要求各年级组在每学期初制订观片主题,在每周的电影课上,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也会不定期地选取好的主题,选择一组优秀影片,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在观片过程中和观片结束后,我们还会随机插入系列活动,深化学生认知,提升道德素养。
(二)深化感知,实践跟进
增强影视资源的体验效果,需让学生充分融入影片情境,并通过亲身实践,强化体验,深化感知。
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为例,观看完黄阳光的故事视频后,笔者设计了两个体验游戏,一个是让学生闭着眼睛走上讲台,一个是单手戴红领巾。因为上课地点座位密集,闭着眼睛走上讲台是有一定难度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摸索着前进,脚步迟疑;参与单手戴红领巾的学生基本上手无所措不知该如何做。经历了这两个体验活动后,学生产生了由衷的感慨:残疾人的生活真是太难了!还是这节课,在呈现残疾人数量时,笔者做了一个有趣的设计,告知学生:“南京市有41万残疾人,南京市的总人口为841.6万。这也就是说,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个残疾人。全中国有8000万残疾人。瞧,老师把它写成这样‘80000000’,大家来数数其中有多少个‘0’。”学生一个“0”一个“0”地数过去,越数越惊讶,并在强烈好奇的驱使下,将南京的残疾人口与南京总人口的对比方法进行了迁移,发现从全国来说,十几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他们生活那么不易,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经过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残疾人艰难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他们的尊重关心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三、聚焦思维,拓展资源
影视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升道德素养。因此,指向学生思维提升,我们大力拓展影视资源,带着学生深入更为宽广的道德时空。
拓展影视资源,更立体地理解人物。仍以《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为例,笔者花了不少精力找来失去双臂的黄阳光练习生活技能的视频,将书本上无声的图文变成了动态的影像。虽然视频的画面是黑白的,解说是平和的,内容是简约的,音乐是低沉的,却产生了震撼的力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失去双臂的孩子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才得到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权利。看着他用脚洗脸穿衣,用脚种田锄地,用脚翻书写字的认真努力,教室里的安静,发言的动情,足以说明学生已在影视资源中走进了人物,并因为理解而感动。
拓展影视资源,更深入地解读历史。品德课也会涉及很多历史题材,教学中,合理运用影视资源,能够多角度地深化学生认知。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上册《过去的故事》一课,笔者剪辑了《鸡毛信》《王二小》《小兵张嘎》的视频,旨在让低年级学生从这些年纪相仿的小英雄身上直观感知到过去的历史,接受初步的历史教育;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笔者剪辑了《紫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视频,呈现日寇残酷屠杀中国民众的血泪历史,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学五年级下册《鸦片的背后》一课,笔者剪辑了《林则徐》《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等相关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影视资源的引入,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书本上原本无言的图文资料生动了起来,使品德课堂涌动着思想的波涛,持续生发出了理性的思考。
拓展影视资源,更轻松地辨识宏大话题。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战争何时了》一课,笔者搜集了电影《兵临城下》《再见萤火虫》以及叙利亚难民潮的相关电视新闻,引导学生多层面地了解战争导致的死亡、流离、暴乱等危害,产生对和平的期待与坚定。同是教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一课,笔者重点利用《逃出克隆岛》这部电影,将其与学生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神奇的克隆》建立感知链接,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冲击,并由“克隆技术好不好”引发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反思。
另外,品德中心组的教师还着手以课例为基础,搜集、剪辑、汇编相应的影视作品,以服务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品德教学的高效推进。我们相信,将影视资源融入品德课教学,能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丰富学生课堂体验,生动育德方面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例谈影视资源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