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福州大学人事处,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环境、内容和主体等面临着诸多挑战,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的难度。“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脱困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科学把握“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点,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19?04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作者简介] 张泓(1964-),女,福建平潭人,福州大学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为实现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是借助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媒体形态,它与纸媒、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主客体交互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跨时空化等特点。新媒体的独特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高校的教育观念,而且改变着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尤其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载体、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一方面,手机短信、QQ、微信等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它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发布文字、图片等个性化的信息,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不仅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而且拓展了交流的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直接、更深入;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它加大了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选择难度,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很难在网上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选择的指导,大学生往往也处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海洋中不知所措。面对高效率传递思想道德知识与海量信息选择的矛盾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新媒介素养,以达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第一个挑战[1]。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文化理念蜂拥而至,有先进的,也有腐朽的,不同文化频繁碰撞,网络信息的内容与教育工作者所宣传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以来推崇资本主义价值观,并企图将其意识形态扩张至全球。这些国家往往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网络传播跨时空化等特点,特别针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期“和平演变”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在互联网技术上占据绝对优势,据统计,美国拥有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 个服务器中的10 个;70%的世界性大型数据库设在美国;在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 个网站中,94 个在美国境内,其影响力之大可以想见[2]。这些国家利用其网络优势,利用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掩饰其意识形态扩张企图,实行信息干涉和信息破坏。面对网络中多元文化和霸权文化的双重冲击,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主导性文化和多样性文化的辩证统一,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媒体传播者因商业利益的驱使和媒体素养的缺失,别有用心地向大学生传播色情、暴力和赌博等不良信息;一些人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易使大学生思想产生混乱,增加了他们辨别真伪信息的难度。这些不良的信息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导致学生个体的伦理认知、道德规范的冲突更加激烈,易使他们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的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将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内容不断充实进来。如何确定有效的网络新媒体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自律,减少网络道德失范的发生,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四)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惊人的速度和力度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由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将人的现实身份隐匿起来,导致网络主体行为更具自由行和随机性,社会公德、道德意识减弱。大学生如果无法利用好网络工具,反而被网络所困住,会产生对网络的依赖、道德弱化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后果[3]。网络世界的自由使大学生对其产生过度的迷恋,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的惊险刺激之中难以自拔,导致萎靡不振、精神空虚,逐渐与现实世界隔离,易产生对外界的陌生感[4],人的主体性也有逐渐丧失和被消解的危险。人的主体性一旦丧失,就会产生人的主体性与网络的依赖性的矛盾,当然,网络主体也可以通过克服对网络的依赖来提高自身的主体性。面对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的变更,如何处理他律与自律、新媒体技术和道德的关系,“治疗”新媒体技术依赖性者,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第四个挑战。
二、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为精神决定行动,只有明确的理想、坚定的意志才能引导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中国梦”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心灵支撑、帮助大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并为大学生提供前进的动力[5],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
(一)“中国梦”能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以“中国梦”引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