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春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同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可以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探索“中国梦”融入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使“中国梦”真正内化为师范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梦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蔡振春(1979-),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湖州 31 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4SCG424)和2 014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B2 014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67-03
“中国梦”是由无数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升华而成的共同理想和宏伟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表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将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唤醒和培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接力奋斗。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而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他们的理想信念及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此,我们应重视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引导他们读懂“中国梦”,思考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主动实现个人梦想,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引导师范大学生将来走向教师岗位后,注重传承“中国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寻找实现个人梦想的道路。
一、“中国梦”融入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当前师范院校大学生特点需要融入“中国梦”
1.思想观念趋于多元,主流意识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师范生因教师职业的要求,需要涉猎的知识更广,更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师范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使得唯利是图、以假乱真、钱权交易、道德失范现象出现,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范学生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让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增大,部分富裕家庭的子女在校期间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重现实利益,轻职业理想。另外,传统“熟人”社会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助,个体行为比较自律谨慎。在网络互联时代,青年大学生容易沉迷网络,熟人社会的监督防线不复存在,师范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受到影响和冲击。西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化社会使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多元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注重个人主体意识,却轻视社会公德;追求思想自由、拥护改革开放,却错误地认为外来的都是好的;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却掺杂着浓厚的个人主义;肯定传统的道德伦理,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主张自我实现,却反对纯粹的利己主义。这些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价值观念表现在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身上,使得他们对道德的判断呈现出多重判断标准。
2.教师职业早期定性,职业理想困惑并存。师范院校的最大特点是“师范性”。“师范性”对学校而言意味着培养目标上的明确性,职业早期定向会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师范院校学生职业早期定向,能让学生尽早树立教育理想,按照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品德修养的学习。同时,职业的早期定性对另一部分师范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撑不到、饿不死”,没有“钱途”,他们上课应付,课下疏于学习,在校期间从事其他兼职工作,为毕业后另谋出路做准备。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职业角色定位相对清晰,较之理工科院校,对政治参与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希望通过参与社团、学生会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培养所需的能力。但我们也看到,师范院校中很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心理上的成熟远远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政治参与上表现出极大的盲从性。
3.师范生源结构失衡,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学生比城市多,女生比男生多。经有关调查发现,在师范院校中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发现自己不再一枝独秀,曾经的成就感、自豪感慢慢减退,从而渐渐地怀疑自己,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因而大二是心理问题突发时期。部分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学习压力增大,容易走极端。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师范类院校男女生比率大概为3:7。在师范院校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在女性“主导”的校园环境下,施展个人阳刚男子汉形象的机会渠道相对较少,心理容易失衡。同时.由于女生气质、性格的相似性,她们在学习上、团体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竞争,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极易形成小团体。再加上近年来受大学扩招、教师岗位趋向饱和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师范生毕业后找不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导致他们对社会改革发展的负面评价增加。因此,由于师范院校农村学生居多、女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导致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较之其他类型院校增大。
(二)“中国梦”为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机遇
1.“中国梦”成为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动力源泉,它是支撑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灵魂,是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信念和愿望,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实现和践行“中国梦”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职业理想作为实现和践行的目标。“中国梦”作为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将会更好地引导师范学生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毕生的追求。将“中国梦”和师范生的个人教育理想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师范学生都能在领会“中国梦”丰富内涵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中国梦”的可行性。因此,“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中国梦”视域下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