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30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推动现代化进程考虑,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优化经济结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它要求在产业、城乡、区域、生态方面推动现代化,其功能是为跨越开启现代化的关口优化经济结构。二是转换增长动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其功能是为跨越开启现代化的关口转换增长动力。三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其功能是为跨越开启现代化关口提供制度保证。
二、优化经济结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支撑体系的功能在为跨越开启现代化关口优化经济结构,涉及产业、城乡、区域和生态等方面。
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转向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会呈现出哪些特征?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六阶段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相当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经过起飞阶段以后的三个阶段的各个特征尽管有时间先后,但都可以看作是进入经济现代化阶段后的各种表现。例如,“向成熟推进阶段”是指现代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广泛使用,实现经济长时期的持续增长。“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是指资源越来越倾向于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化服务的普及。“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涉及自然(居民生活环境的美化和净化)和社会(教育、卫生保健、交通、生活服务、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加速发展,成为主导部门;另一方面,认真处理和解决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挤和人口过密等问题。这些方面可以说是进入现代化推进阶段的一般特征。从我国的现代化要求来看,根据十九大关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产业、区域和生态三足鼎立来支撑。
1.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观察发达国家三次现代化的浪潮,发现每次现代化浪潮都是由产业革命或科技革命推动的。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电力和钢铁为标志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产生了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18世纪后半期的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时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①这就指出了当时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参照系。列宁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和钢铁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意味着现代化应该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中国之所以在经济和文化上长期落后,重要原因是几次直接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业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没有搭上现代化的列车。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开启现代化进程,关键是抓住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包括发展体现现代水平的新兴产业,也包括采用信息化最新成果的各类产业,也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归根到底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所谓创新引领同实体经济的发展协同,核心是科技创新,要求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现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创新的时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更不是采用在发达国家已经过时的技术,不能停留在跟跑的阶段。现在我们已经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创新起跑线,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所指出的,科技和产业的“时代划分是以许多国家所共有的创造发明为依据的。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条特殊真理”。①你研发新能源我也研发新能源,你研发人工智能我也研发人工智能。现在发达国家进入了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产业为代表的阶段,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就应直接瞄准国际最新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所谓现代金融同实体经济的协同,指的是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必须同产业体系现代化协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发展多层次现代资本市场,为企业以“去杠杆”为内容的融资结构调整提供空间。二是适应科技创新要求,发展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灵活充分的风险投资。三是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和调控机制,有效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所谓人力资源同实体经济协同,就是要求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才就是现代化的第一要素。其中不仅包括高端科技人才,也包括高端创业和管理人才,甚至包括特殊技能的工匠。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创新投资的重点。就如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现代的经济增长大多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兴起。”②历史经验表明:“落后国家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教育水准来追赶发达国家的”。③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包含人力资本服务,人力资本服务所起的新动能作用就在于具有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功能。实体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协同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突出发展更多的需要人力资本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如金融、咨询、设计、软件等。二是培育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就如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的:“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三是在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关于经济毕业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