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经济毕业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10)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注意力”成为稀缺品


  “注意力”具有稀缺性是文化创意成为特殊商品被消费的重要前提,因为“注意力”的稀缺,赋予信息之中的文化内涵具有了可交易性,并由潜在价值转换为直接价值。“注意力贫乏”的概念由西蒙(HerbertA.Simon)提出,他认为“信息的充裕意味着其他某些事物的匮乏:被信息消耗掉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稀缺之中。信息消耗掉哪些事物是相当明显的:它耗尽了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充裕造成了注意力的缺乏”*。之后众多学者在“注意力经济”问题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却未形成完整的学说体系。虽然理论没有诠释,但从实际看,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品是一个不可辩驳的经济现象:从生产者的角度,“注意力贫乏”的概念引导着互联网企业大量“烧钱”来获取用户的“注意力”,并通过广告、增值业务等间接渠道将注意力转化为商业利润;从消费者角度,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供给通常是过剩而不是不足,筛选信息的过程是人安排注意力的过程,即对任何一个平台、商品或信息,人的“注意力”都是处于稀缺状态。正因如此,将文化创意赋予“注意力商品”之中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典型经营策略,也是文化创意内生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以获取“注意力”为目的,活文化本身通过信息传播成为商品。如近年出现的“网红经济”、“概念炒作”等现象,表明通过“注意力商品”的形式,某种概念、观念或思想形式的文化创意能不附着实物商品实现交换流通;另一方面,饱含文化创意内容的实物商品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注意力商品”又像是包裹文化创意的抽象外衣,内在获取“注意力”的是一种创意活动或一种“文本”内容,终归回到文化的本义。


  (四)生产者成为创意者和传播者


  人作为创意者和传播者具有双重意义,人既是文化创意的来源又是将文化创意融合进生产的功能主体,人还是传播文化创意、形成文化社群的媒介元素。内生增长理论中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其两个重要途径分别是通过学习或知识的溢出效应等方式积累知识,和通过“干中学”的方式积累技能,总的来说无外乎是要素量的增加实现生产力的提高。不同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文化创意的作用虽然也需通过人体现出来,但更注重人的价值实现和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认同。理解文化创意内生性,需要进一步认识人的作用:人不仅是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出现,而且作为创意者、传播者和认同者出现。一般商品价值构成中的文化创意占比增加,因此生产活动的重点会由扩大生产规模逐渐转向挖掘人的创意天赋,以及实现创意天赋的传播。该过程中,“互联网+”模式允许人的作用转变:一是互联网提供了开放平台,连接专业制造者和普通用户,将用户转变为创意者,创意者群体规模扩大,产生新创意的可能性增大。二是网络构建出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允许细化分工和创意产品的重新组合,创意者除了“文本”的创作,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可通过交叉传播的途径赋予到别的商品之中,形成了混合式的创新。三是创意“文本”向注意力价值的转换要求更充分的文化认同,创意者结合新思维、新产品组成文化社群,如“花钱买顾客”的现象在互联网企业中普遍存在,是利用以文化认同为内涵的产品认同构成消费社群,实现创意成果的转化与传播。


  (五)数字技术成为新增长引擎


  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文化创意可提高数字技术的边际收益,进而成为技术的“扩大器”和“提速器”。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原因是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导致资本积累不能维持长期经济增长。换言之,内生增长理论中,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创意可通过融合科技而内生于经济增长,主要作用机理是提高技术的边际收益,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融入文化创意强化技术应用的深度。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同一体系的科学技术可结合多种文化内容创新,如文化内容的数字化,依托数字技术进行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形成的产业链都基于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数字技术的边际收益。二是通过融入文化创意拓展科技的应用广度。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多服务于生产领域,而信息经济时代大量科技成果服务于生活领域,文化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使科技可拓展的领域变宽,从而提高技术的总体边际收益。在工业时代,科技创新一直作为纯技术因素对待,随着数字技术的繁荣,文化创意的作用得以凸显。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大约为22.77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0.61%*,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一种主要技术因素。而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早已成为不可切割的融合形态:数字技术是文化创意得以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必要条件,如音乐、电子书、视频、游戏等大量文化创意产品都包含着各种数字技术的成分;同时文化产业也是数字技术的“试验场”,数字技术成果需要通过文化赋予实现产品化。因此数字技术成为新引擎,扩大了文化创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四、从文化经济到文化产业——内生化的具象


  从广义的角度,文化内生性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当创新深入人心并逐渐形成一种共同文化,基于这种创新文化的经济增长力即是文化内生驱动力。从狭义的角度,文化经济往往与文化产业混用,有学者甚至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内生增长模式*。而本文认为研究文化创意的内生性是一个宏观视角而不是产业视角,文化创意与社会整体创新能力密切关系,文化创意内生于经济是基于所有经济部门而言的,文化产业则是文化创意内生化的一个具象。正因为文化创意内生于经济,文化产业才会规模逐渐扩大、边界日趋模糊,并融合其他产业成为产业升级的新趋势。


  (一)文化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


  自文化产业概念被提出至今,其内涵在不断变化。以中国的官方定义为例,2003年文化部发布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制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并提出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12年国家统计局又进一步修订,规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不难看出,每一次修订后文化产业所包含的范围都会扩大,体现出文化产业的边界扩张。如果最初的文化产业是指复制和制造文化艺术品的生产部门,那么如今文化产业的实际内容已经远超这个范围。虽然从统计上能一定程度划分,但现实中很难具体区分哪些企业属于文化产业,一些如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文化金融等企业的崛起,致使文化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关于经济毕业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10)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经济毕业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ji/12218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