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它主要都是以短小精悍来做为主题的,并且也都受到教育界的一个普遍关注。而且现在国家也对微课教学都是特别的看重,那么微课教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微课教学的论文来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关于视听语言对微课教学情境建构的研究
曹莹,王安然,罗新方(河北金融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微课以视频作为传播载体,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其优势之一就在于对教学情境进行更加生动形象地建构。然而,当前一些高校教师未能掌握视听语言的运用规律,更忽略了其对教学情境建构的积极意义。对此,该研究将采取个案分析法,从灯光设计、合理构图、组合景别、影像色彩和音乐音响五方面来探讨视听语言对微课教学情境的建构。
关键词:微课;视听语言;教学情境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升级,微课以“短、小、精、趣”的特征,在众多教育资源形式中脱颖而出。不同于传统课堂,微课以视频作为传播载体,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其优势之一就在于对教学情境进行更加生动形象地建构,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然而,当前一些高校教师未能掌握视听语言的运用规律,更忽略了其对教学情境建构的积极意义,正如2016年高校微课发展报告提及,“许多微课作品未能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品是课堂实录的剪裁,缺乏教学设计的创新[1]”,这就大大降低了微课的传播效果。
该研究将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获奖作品为例,分析视听语言如何更好地对微课教学情境进行建构,以期探索微课设计的一些艺术规律。美国电影理论家波布克将视听语言归纳为影像、声音、剪辑三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内包含各自的语言表达体系并相互交叉[2],由于视听语言涉及的范围甚广,难以全部展开探讨,下文,该研究将仅从灯光设计、合理构图、组合景别、影像色彩和音乐音响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灯光设计引入情境
灯光,除具备照明功能外,还具有塑造人物形象和渲染氛围的功能。通过对灯光进行设计,使光影得到艺术化的处理,从而加强影视作品的视觉感染力。在营造微课的教学情境时,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厅,灯光设计同样重要,它能够影响到画面的视觉效果,甚至是授课内容的传播。
对于微课而言,为打造教师的主体形象,布光可以主要集中于授课教师本身。在灯光的质量上,主要使用汇聚灯光以达到强调主体的作用。在灯光的方向上,主光应作为前置光照亮主体,如果有辅光,可以使其作为侧光以增强被摄主体的立体感。在灯光的亮度上,以适中为宜,既不要过弱,也不要过强。
以《为什么“青年马克思”是一个虚假的概念?》为例,微课是在演播厅录制的,教师以马克思本人及其大量手稿的图片作为背景,自己作为主讲人站在画面中间,汇聚灯光的应用使得主体形象在暗黑色的背景前十分鲜明突出,主光作为前置光打在了主体的上半身,使其形态清晰、明亮,同时,灯光的适中亮度给人以舒服的视觉感受。总体而言,灯光的合理设计,增强了该微课的艺术效果,不仅为人们塑造了一位科学严谨的年轻学者形象,而且背景的大面积阴影也渲染出庄严神秘的氛围,就仿佛在观看由石凉主持的纪实栏目《档案》一样,使人欲一探究竟,成功地将受众引入到教学的情境当中。
二、以合理构图展现情境
构图,即艺术形象在影视画面中的空间布局结构,通过设置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等之间的位置关系,使这些形象构成完整的带有艺术感的画面。在微课中,按照规律进行构图,有助于教学情境展现的明确化和合理化。为了突出情境中的教学重点,构图要重点表现画面中主体的位置,总体而言,强调画面主体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元素简化法,也就是将与主题无关的元素排除,保留主体和相关元素,使主体处于最夺目的位置。依旧以《青年马克思》为例,在回顾资料一段,教师以当年的报纸为背景,并做了虚化处理,将所要强调的文章即主体放于画面的中间位置,同时,把讲解的文字用红笔勾勒出来。如此一来,虚化的报纸背景既带给受众以年代感,又突出了文章的主体地位。
另一种是引人注目法,也就是利用醒目的灯光、色彩和位置等手段来突出主体,使主体即使在众多的元素中也能够被迅速发现,但同时也要注意,画面也要以适度留白为宜。以《笔记中的符号使用》为例,其中,在说明符号比文字易懂易读时,画面的主体本应是符号,然而,画面左半边的文字部分却使用了十分醒目的大号字体,意义也与主题无关,而在画面右半边的多个笑脸和箭头等符号又显得散乱琐碎。也许教师希望以数量来强调主体,但是文字仍有反客为主之嫌。同时,由于画面缺少留白,主体更难以得到凸显。
三、以组合景别演示情境
景别,即影视画面中视觉距离的远近和主体范围的大小,由于摄像机和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3]。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叙事和艺术表现功能,同时,还能满足受众从不同视距层面上观看影像主体的需求。在微课中,当涉及操作性知识时,灵活地将不同景别进行组合,有利于教学情境演示的细化。
对于微课而言,常用到的景别包括:全景、中近景和特写。景别不同,表现功能也就不同。全景的作用是介绍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近景的作用是进一步展现教学内容;特写的作用是强调细节和重点。这些景别在经过合理的搭配后,与传统课堂相比,能够更加生动地完成教学情境的演示。
以《测量血压》为例,教师用全景、中近景和特写三种景别的镜头组合的方式,向受众演示了测量血压的过程。如,当介绍医生与被测血压对象的位置关系时,视频以全景进行演示;当指出被测肢体的活动性时,视频以近景进行演示;当强调肱动脉的位置时,教师伸出手臂,视频以特写进行演示。这种景别组合具有叙事功能,既展现整体,也突出细节,完整细致地展示了教学过程,有利于受众对测量血压的操作进行准确的模仿学习。
四、以影像色彩强化情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微课教学的应用思路探讨研究论文(共3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