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重幼儿师范教育的质量
在全面扩大培养数量的同时,教育部也关注中等幼师教育的质量,1980年发出《关于印发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确立了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实习、时间安排等。[14]1985年颁发了《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师范性与实践性,在减少师范生课程负担的同时增加其自主性。[15]1995年再次颁发《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16]
在教育部“统筹规划,建立师范教育网”[17]的指导下幼儿师范教育得以恢复、重建与发展,并形成了中等幼师教育为主,高等为辅的幼师职前培养体系。
2.幼儿教师在职教育全面开启
“文革”期间因教师培养制度瘫痪,幼儿师资降格录用,质量严重下降。改革开放后,教育部把提升在职幼儿师资质量提上了议事日程。
(1)重建教师培训网络体系
1977年,教育部提出尽快建立健全“省、地、县、社、学校”的师资培训网络体系。[18]随后,全国建起了“省教育学院-地市教师进修学校-社/乡教育站-校教研组”的体系化的教师培训网,服务于中、小、幼教师在职教育。
(2)实施“学历补偿”为目标的专业培训
1980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幼儿师范学校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采取各种形式培训幼儿园在职干部和保教人员。[19]1988年,国家教委针对幼师专业训练不足,合格学历不高的现实[注],提出“对不具备合格条件的幼儿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使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对具备合格条件的继续培训提高,使成为幼儿园工作中的骨干。”[20]同期,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专业训练的状况,教育部提出“对未经系统专业训练的幼儿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力争在1990年前使多数幼儿教师受到一定程度的专业培训,并使多数示范性幼儿园、公社中心幼儿园园长和部分骨干教师达到幼儿师范毕业的程度。[21]随着农村幼儿学前班快速增加,1986年国家教委要求学前班教师应接受一定程度的岗前培训,并且各地应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进修纳入师资培训规划。[22]
(3)通过专业考核保证师资质量
幼儿师资考核始于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地区。1979年教育部要求“建立园长、保教人员定期考核制度”。[23]1986年,国家教委要求不具备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参加《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的考试。[24]1990年教委明确要求,“幼师应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25]
(4)实施幼儿园长素质提升培训
90年代后期,我国幼儿园办园开始由过去福利性质的养育教育转为注重幼儿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这对幼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部提出,通过短期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学习等多种形式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将全国幼儿园长轮训一遍。同时要求加强幼儿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并发布了《全国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指导园长培训。[26]1997年,教委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全国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教材培训班。[27]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这一时期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与专业水平获得了极大改善。据统计,1984年园长和幼师中具有中师/高中以上学历者均占43%,2000年中师/高中以上园长和幼师分别为95%和90%;1984-2000年,园长和幼师中受过专业训练者分别由1984年的20%和12%增加到2000年的80%和72%(见图6)。[28][29]虽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但与普通中师相比(当时普通中师1000所左右,在校生五六十万人[30]),幼儿师范教育发展滞后。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学校每省平均仅2所,其中大部分是省属,区县尚未十分关注幼儿师资培育。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幼教事业的发展,2001年我国适龄幼儿入园率仅35.9%,[31]大多数幼儿依然没有接受正规的幼儿教育。
(二)开放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1.多元开放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人民大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强烈,幼师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有条件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2]幼儿教育因此获得了井喷式发展,师资匮乏愈发严重。[33]与此同时,我国紧追发达国家师资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大学化的步伐,实施教师教育高层次与开放化。幼儿教师教育也逐步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的”多元化、开放化幼师培养体系;[34]幼师培养由中等层次为主转变为专科层次为主。具体如下:
(1)中等幼师教育的升格、转型与保留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就开始沿开放化思路发展。2002年,袁贵仁部长提出,“各地中师(含幼师)可升格培养专科学历小学和幼儿教师,或并入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初等教育学院(或学前教育学院),或改为培训机构和其他中等学校;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办好一批中师学校(含幼师)。”[35]在此转折期,大部分中师转型或升级,独立中师保留很少。
(2)积极提升幼师教育层次
在发达地区引领下,幼师职前教育高层次化。2001年,上海提出十年内力争幼儿教师学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华东师大将成为幼师培养的重要角色。[36]江苏省提出,到2010年,中师毕业程度由当前的60%增加到100%,大专水平由20%提升到60%。[37]2010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积极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38]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提出“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科以上学历教师”。[39]
(3)鼓励职业院校参与幼师培养
独立的师范教育时期,教育部就鼓励中职院校开设学前专业,参与幼师培养。21世纪依然如此:在教师教育两级化形势下,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参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部分是在合并或改制中师学校的基础上,部分是新设学前教育专业。[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