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幼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成绩显著。表现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师资数量稳定增长,幼师比显著下降;幼师队伍学历结构优化,尤其是县镇及以下地区的幼师学历快速提升;幼儿教育的覆盖面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剧增,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依然跟不上幼儿教育的需求,导致幼儿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近些年来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师占比下降,农村幼师显著匮乏,其学历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和县镇地区。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幼儿园长
作者:胡艳,胡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也是为其智力和品性奠定基础的奠基性教育。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关注幼儿教育,把幼教事业的发展与解放女性生产力、建设工业化国家联系在一起,提出首先在工业地区和大中城市发展幼儿教师事业的方针。[1]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师资需求,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在部分高师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门的幼师人才。然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开展全面幼儿教育的需要。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值此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有必要对这40年来的幼师教育事业及其对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以期对未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提供借鉴。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事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9年)独立的幼师教育阶段,重建被“文革”破坏了的幼师教育体系;第二阶段(1999年至今)开放的幼师教育阶段,多渠道培养幼师。这两个阶段在幼师培育上采取的路径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下文将分别梳理。
(一)独立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文革”中我国师范教育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幼儿师资培养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发展。据统计,1981年,在园幼儿1056.2万人,[2]占幼儿总数10.2%[注],绝大多数幼儿未受到正规的幼儿教育。这与师资数量与质量极其有限有关,据统计,1981年,全国幼儿教职工59.89万人,[3]生师比为17.6∶1。幼儿教师中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者15.64万人,占比35.3%;接受过一年以上专业训练者3.23万人,仅占7.5%,[4]低于当时中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比例。[注]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号角下,教育部开始全面恢复我国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网,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由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如下:
1.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蓬勃发展
独立的幼师培养是在国家强力主导下,按计划经济的思路进行的,即师范院校的设置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由上而下逐级培养:部属师范院校负责全国高中(包括中师)、师专师资的培养,省属师范学院负责本省范围内的高中教师培养;地市师范专科学校负责本地区初中教师培养,而县市一级的中等师范学校负责小学、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幼儿师资的合格学历为中师,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是中师。1978年10月,《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恢复和建立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提供师资基础。幼师教育在此大背景下获得发展。
(1)大力发展中等幼儿师范教育
1979年,教育部要求,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教育培养骨干师资,1980年以前每个地区有一所幼儿师范,“或在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举办幼师班”;原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学校应积极办好并扩大招生。[5]1980年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师范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各类中等、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合格师资的基地”,[6]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应重点办好两三所中等师范学校,一所幼儿师范学校,要求它们在中等师范教育中起示范作用”。[7]这意味着省教育部门应办一所示范性幼儿师范,其余幼师培育主要依赖县属师范学校。这一时期,建国以来一直被忽略的农村幼师培养受到特别关注。198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要求“幼师和幼师班应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可以试行在计划外招收不包分配的农村学生,还可举办不包分配的职业幼师班,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幼儿教师”。[8]自此以后,我国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发展迅速,由1979年的22所发展到1988年的67所,增加2.05倍。幼师在校生数也由1979年的9171人增加到1986年的49337人,增加4.38倍。之后,学校数基本稳定,但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在校生增加到63600人,比1979年增加5.9倍(见图1、图2)。
(2)多渠道培养幼儿教师
几十所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规模很难满足幼儿教育的师资需求,短期内增加独立的幼儿师范又困难重重。1988年,8部委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幼师培养多元化、地方化的思想,要求各地合理设置幼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幼师班、职业高中幼教专业和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等,讲求办学效益。[9]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数由此获得了长足发展(见图2)。据统计,1979-2002年(之后没有独立的幼师学校统计),幼儿师范学校累计培养了毕业生277688人。[注]发展最快的职业高中在1986-2000年累计培养师范毕业生730880人(见图3),[注]其中大部分是幼师生。
(3)鼓励发展高等幼师教育
改革开放后高等幼儿师范教育也受到关注。首先,部分高师院校恢复学前教育专业招生,1978年、1979年北师大、南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分别恢复本科招生,随后其他一些师范院校开始招生”。[10]此后,1980年教育部要求“已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培养幼儿师范师资、幼教干部和幼教科研人员。1985年之前,在原来的大行政区范围内,应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11]同年,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率先升格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两年制大专),1992年改名为“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实行五年制,成为当时我国唯一一所专科层次的幼师教育机构。[12]1987年全国共有22所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984年和1986年,北师大和南师大相继获得了幼儿教育学硕士授予权。1994年南师大成为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有了第一位博士后流动站的学前教育学者。据统计,当年设置学前教育硕士点的学校达20余所。[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