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是补充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教师的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多以学生试卷成绩为主,很少会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如其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违背,因此,做出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至于如何完善,一个改进的方向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即在参考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素养等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另外,在评价的主体上,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尽量,即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样意义匪浅。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一东风,吹散传统教学的浓雾,从而推动初中科学的教学发展。
第2篇: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周小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1241)
摘要:初中科学学科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总的课程目标,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对科学课程的认知情况,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关键学科。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作为初中科学教师要重视科学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原因,其次针对性的提出了目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成因;对策
前言:初中科学教学要立足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科学的魅力所在。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科学实验等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出科学学习的真正意义,进而提升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成因
初中科学内容较为丰富,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虽然学习的比较熟练,但是实践能力却比较弱,影响了初中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首先,初中生本身对科学实践的兴趣较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科学实践能力对将来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一些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方式,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被动,并不能与教师行程有效的课堂互动,影响了课堂实践活动的效果。
第三,除了课堂教学实践之外,学生的课外实践机会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科学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学习技能和方法;能够利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并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渐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生具备积极的探究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作为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科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创设新奇的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课堂情境设计中,教师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一些考核学生的方式,如:摒弃传统的唯成绩论的课堂评价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课堂。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好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以奇激趣,为学生创设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学情境,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的这一教学情境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二节的《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堂课的教学为例,此堂课的教学基本目标为: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让学生了解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等;其重点内容为,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从常见的活动中归纳出物体发生的原因等。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利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我通过对对联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
教师:同学们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对一副对联吧,看看哪个同学能够又快又准确的说出答案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联是什么呢?
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教师:非常正确,那么我们这副对联中描述了几种声音呢,这些声音都是怎么产生的,都有哪些共同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研究一下这些内容。
通过这样一副对联,教师在上课之初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利的引入科学实践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进行实践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点,还要关注情境创设的现代化特征,运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自主动手体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七节的《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一堂别具一格的学生“教学”课程。教师可以不完全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先后顺序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自己动手查询“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入手,总结出出近几年我国频发的自然灾害,然后从自然灾害的种类入手找出其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关系。通过这些简单的动手机会,学生不仅加深了自身对科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也学会了逆向思维的方式,这对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科学教学的实践培养与应用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