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影响桥梁修建的自然地理因素”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从给定的图文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并进行逻辑表达,回答主要自然困难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这要求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运用人地协调观修建了洛阳桥的智慧。
3.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5]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其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笔者学校东校区与泉州市开元寺后门仅隔着一条小巷子,高一、二年段的学生们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或班级里就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塔”这一泉州市地标性建筑。
寺庙等传统建筑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紧密相关,实地考察泉州开元寺能够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够理解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
第2篇:基于现代说服理论的地理教学活动创新研究*
方曌、张涛(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改变学习者地理认知和态度的说服过程。说服理论的四个要素: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渠道和说服对象,可以对应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四大要素:地理教师、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法和媒体、学生。本文将地理教学效果与说服效果相联系,从地理教学活动的四大要素出发,通过地理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地理教学方法媒体的选择、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等途径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为地理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说服理论;地理教学;创新
说服是改变个人态度的主要途径。现代说服理论主要探讨信息传播如何影响传播对象的习惯、观念、行为等,并通过有效的设计,使得信息传播能够收到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1]。地理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改变学习者地理认知和态度的说服过程,可以将现代说服理论引入地理教学,将其作为指导地理教学的理论之一。
一、现代说服理论与地理教学
1.现代说服理论及说服效果的影响因素
现代说服效果研究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多温·卡特赖特、费斯廷格、海德、卡尔·霍夫兰是态度改变理论模型研究的代表人物[2]。多温·卡特赖特发现,要想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并且信息传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霍夫兰说服模型”,描述了说服产生的内在机制和过程。根据“霍夫兰说服模型”,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有四个: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渠道和被说服者。说服者,也就是信息的传达方,包括说服者的声望、能力、着装,与说服对象的关系等。说服内容指论据的质量、信息对个体的重要程度、内容呈现的顺序等。说服渠道指说服途径的采用、说服对象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说服素材的选择。说服对象,即信息的接受方,包括说服对象的动机和能力、认知需要、年龄与生命周期特征等[3][4]。
关于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5]。说服双加工模型即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佩蒂、卡西窝波和休曼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着眼于探讨说服过程中个体态度的改变过程,该模型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信息接收者(说服对象)在处理说服性信息时,既不是一贯的深思熟虑,也不是完全的心不在焉,而是根据评估态度客体的动机强弱和能力高低存在一个精细加工可能区间。自我功效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在接受说服性信息形成最初想法之后,还会对所形成的想法本身或想法形成过程进行思考,即元认知思考[6]。
2.现代说服理论与地理教学活动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人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诉诸等“说服三原则”,对课堂教学具有启迪意义[7]。王敬红等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也是说服过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说服要素分别对应为教师、大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8]。地理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师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选取和组织多种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和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地理教师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对自己、他人、国家、世界、自然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判断,与说服在改变说服对象态度的目标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地理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作为重要依据来选择教学方法、预设和实施教学过程,与说服理论在内容和过程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说服理论的四个要素: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渠道和说服对象,可以对应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地理教师、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法和媒体、学生。从地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中的说服对象的联系来看,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既不是一贯的全神贯注,也不是完全游离于课堂,这与说服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中说服对象“既不是一贯的深思熟虑,也不是完全的心不在焉”相对应。
二、说服者与地理教师自身素养提升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在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扮演了说服者的角色。根据说服理论对说服者的要求,地理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9]:(1)树立并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明确身为教师的责任与任务,保持令学生信服的威严,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和带动学生。(2)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和地理教学评价能力[10]。地理教师要使自己具备最基本的地理教育教学能力并不断发展提高,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保持一定量的知识输入,关注社会现状,关注地理科学的发展,研读相关书籍和论文,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地理教育专业人员。(3)创造师生和谐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在地理探究学习过程中,要营造师生和谐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格诉诸,教师还要依靠人格魅力提升教学效果[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创新研究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