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新的历史课程理念要求要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那又是怎样的自主合作才是适合课堂呢?在教学过程中,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主要根据当堂课历史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一课时,因为学生们时不时能听到老一辈的讲述改革开放前城乡人民生活的艰辛,并对现今生活的巨变有切身的感受,故而很容易理解课本上所说的变化,这既体现了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改进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产生乐学情绪
历史知识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都属于过去的范畴,既不能重现,又不能与现实直接联系,因而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历史课堂往往给人一种陈旧、呆板,缺乏时代气息的感觉,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关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
历史教学中尽管有挂图、插图等直观教具对教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在进入信息教育时代的今天,对于每天都能接受新事物刺激的中学生来说显得十分不足。为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这一大趋势,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适当的把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入课堂教学,利用新技术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自制教学课件。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一课时,老师在课前准备这样的教学课件——改革开放前后城乡相关方面新旧对比文献资料片。上课前,利用幻灯片播放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图片,看着这此变化,学生们很是惊讶:是什么样的改革使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于是会主动去了解有关改革的内容,乐于听老师讲《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探究事实,带着这样的兴趣,课堂的教学非常活跃,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初中历史知识包括中国、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六大知识体系,教材有六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各领域,可以说是体系庞杂,内容繁多,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要使学生认真学懂历史,那么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认真练习、课后复习等。这些是学好历史的基本要求,经常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时常督促帮助学生形成常规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掌握知识体系、理清历史脉络的习惯。如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第一节课上引导学生看总目录,讲每一单元时,引导学生看分目录,在单元中讲不同的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联系,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掌握利用目录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历史知识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没有良好的记忆习惯是不行的,因而作为老师就要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每节课后及时巩固和复习、练习,并采取课前提问、章节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查和督促,鼓励先进,敦促后进。如果对知识加以联想、对比,采用一些轻松巧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益,而且会使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大为改善。
第3篇: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李英(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勐董中学,云南临沧677499)
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国家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社会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更需要从教育入手,强化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更需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肩上承担的重任,树立学生爱国情感,逐渐建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促进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初中历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在未来践行社会主义责任,但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通过对国家历史发展进程学习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奉献力量。
二、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为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通过正确的教育语言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做一个正直、富有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的人。同时教师要树立自身高素质、高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通过课堂教学、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不断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二)激发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契机。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四册对《双十协定》的讲解,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为中国的存亡不顾个人安危的伟大牺牲、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产生崇敬之情。教师适时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与鼓励。给学生更多的历史知识学习时间,不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能力
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感付诸于实践。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教育活动,如每年的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使学生对伟大祖国从过去发展到今天的不易有更强烈的感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更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非常优秀的历史教学论文范文欣赏(共3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