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面向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方向的专业教育。打通工商管理(创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实施本科“3+1”、做好“主题班”培养。赋予该专业更多的自主权,包括本专业的学生可经过批准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允许“主题班”的学分替代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学分;允许创新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替代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从而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证。
(3)面向创业意愿比较强烈的主题班教育。主题班录取的学生,不调整学生原系部和专业,不改变原有的创业型人才个性化选修课程学分设置,并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创业模块课程以及企业导师辅导。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可以替代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学分,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创业主题班拟在假期以及周末开设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自动获得申请参加创业实践考核资格。创业实践学分为2学分,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可申请结业,有针对性地强化培养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创业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高明,李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