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专业课考核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偏高,一般不低于70%,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考核。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督促不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其次,平时考核一般只包含出勤和作业,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第三,期末考试考核形式单一,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创业人才与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路径
3.1加强沟通,增进共识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改变高等教育界广泛存在的单一专业教育的理念,树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新理念。为此,党和政府要充分发动高等教育界有识之士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减少政策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离不开实践的支持和检验,因而,要让条件较好的高校先行先试,培养和树立成功的典型,近两年持续开展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就是一种好的形式。为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认可度,要广泛开展讨论,深入听取基层的呼声和意见。另外,教育部门可以组织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代表到美欧发达国家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亲身感受国外著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烈氛围。
3.2科学规划,完善体制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完善体制,才能有效推进。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因而,其实施主体是各个院系及教研室,应将责任和权力下放给他们,教务处要做的是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团委、学生处和就业办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各院系教学需要做好服务工作。这样才能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形成合力,顺利运转。其次,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在制度引领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此,高校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外引内激,不断培养和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首先,采取灵活的教师聘用机制,积极聘请一些各行各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等担任教学任务;其次,当前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缺乏相关体验和经验,应加强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加大对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教师创业的支持力度,多为教师提供去企业调研、带队实习的机会,使教师真正认识创业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第三,制定扶持和奖励政策,对达到相关评价标准的老师提供额外的课时补助或发放奖金,并授予相应荣誉,激发广大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4组织编写适用教材
适用教材的匮乏加大了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难度,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因而,必须尽快组织编写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专业课教材。新教材要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有较大的突破,突出知识前沿和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要。政府或高校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教材编写给予大力支持。另外,美欧等发达国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长,有很多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专业课教材,可以从中引进一批优秀教材,以解燃眉之急。
3.5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