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障碍
2.1理念滞后,重视不够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但由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顶层设计,只能进行一些边缘式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尚未理解和认同改革的意义,理念滞后,重视不够,存在消极应付现象。据调查,当前一些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仍片面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潜质的学生开展的技能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创办企业。还有一些人固执地认为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创新创业只能算作一种“业余教育”,不能与专业教育相提并论,否则会打乱原有专业教育体系,不利于人才培养。这些片面甚至是错误认识的广泛存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阻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2.2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建设滞后
据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最近的调查,超过70%的高校建有创客中心、创业孵化器和实验室,41.1%的高校建有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中心,93.8%的高校超过25万学生参与到了各级别的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中。然而,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不能科学安排各项任务,将新设置的机构或活动依照惯例分别交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或团委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而这些职能部门归口不同,缺乏统一领导,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致使各项活动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主要担负学生培养任务的各二级学院几乎无权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违背了责权利相一致的基本管理原则,无法调动各二级学院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另外,由于结构惰性等原因,许多数高校很少出台新的制度或修订原有的制度,基本上仍是沿用原来的一套,“旧瓶装新酒”,不仅创新创业教育搞不好,原来的专业教育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建设滞后,难以持续有效运行。
2.3师资薄弱
众所周知,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很难想象一个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教师会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要想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来,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及一定的创业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这类师资严重缺乏,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只在本专业、本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没有创业经历,缺乏行业体验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再加上理念滞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2.4适用教材匮乏
我国传统专业课教材编排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导向的,一般按知识模块来划分章节,集中了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有些教材也涉及少量应用性内容,但不是重点,主要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当前高校的专业课教材大都是这样编写的,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能力导向的,突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使用传统教材,教师不得不靠自己来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编写案例和设计作业,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很多教师是难以达到的。
2.5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系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着眼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被动接受,因循守旧,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当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背景下,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若不能与时俱进,显然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