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都职业技术学校 张建中
【摘要】我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低谷,主要受就业、升学、办学条件、招生体制等因素制约。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 问题 思考 【正文】
目前,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王继平副司长语)。但中等职业教育却仍面临着“中央热地方冷、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企业冷、职教热教育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邢晖语)的尴尬局面,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在许多地方很难落到实处。从乌兰察布市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继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第二次低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就业问题——低层次就业,稳定率差。过去几年,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去向定为直接就业,对口升学比例锐减。就我国目前企事业用工实际,国有或民营大、中型企事业用工基本条件,学历定位至少为大专以上,而且薪酬待遇也是由学历高低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由于学历低、就业能力有限,无法与高学历人员
竞争就业岗位,只能与农民工、短期打工者竞争就业岗位,造成学生就业层次低、薪酬待遇低、稳定率差,导致家长、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严重不满意。
2、升学问题——政策有限,通道不畅。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政策导向,热衷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遭到冷遇。就内蒙古今年的高考情况来说,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180分就可以选择区内外的高职高专院校,而像职高对口升学采矿专业528分以下就落榜了,有限的招生计划指标也只安排区内三流高职学校,
使中职教育成为“断头”教育。这样学生及家长势必要选择普通高中
就读,而不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3、实训条件和师资问题——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实训条件普遍较差,缺乏实训设备;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编制用于招聘专业课教师。受实训条件、师资水平的限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快速发展,这也是制约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关键问题。
4、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力度不够。国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大体相当”,而具体执行情况依然是“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非常严重。就拿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为例,2011年普高录取分数线为260分,线下供职高录取的仅138人,包括只参加了体育测试而没有参加文化课考试的16人。要切实解决普通高中和各类学校招生的无序性,规范招生行为。
在中考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问题上,自治区可以采取中考网上报名,网上录取,严格控制学籍的办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必要的干预,出重拳解决学校无序招生和初中班主任“卖学生”招生学校花钱“买学生”的现象。
总之,中职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成长“立交桥”不畅、职教发展社会氛围不浓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鲁昕部长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理事会上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以质量为核心 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讲话中,明确提出“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继续学习的立交桥,满足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剂强心针。
下面就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出以下一些意见: 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问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的衔接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级
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才能使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达到衔接。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为了考不上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有学可上”,那么在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教育就与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错位,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提高受到限制,也无从谈起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个人认为教育培养结构应该是如下的模式:
这一模式也完全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的思想是一致的。 2.生源和招生衔接的问题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普通中学,这些生源未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无职业特点,入校后需从零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如果绝大部分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这些生源已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入校后可以直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这样可以省时、高效、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再是高职院校的招生入学考试应该体现职业特点,考试内容不但要考有关的文
化知识,还要加试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生源应来自于中职学校。这样,既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体系,同时也会彻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校、专业和数量都较少,特别是本科专业和本科招生数量更少,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升学的愿望,严重地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而且国家教育部2010年3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已经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对应高职专业,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招生院校及专业,增加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院校、专业和招生名额,特别是增加本科院校和区外院校的名额,从而间接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吸引力。
以上所涉及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教育的分流阶段变革的问题。目前我们教育的分流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第一次是义务教育阶段完成之后的分流,形成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第二次是发生在高中阶段之后的分流,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而且是第二次分流比例大于第一次分流比例。如果政策上加大第一次分流比例而减小第二次分流比例,并且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将对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