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光催化国内牛人简介(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和EI检索30余篇余篇。在国外合作出版著作1部,译著1部, 发明专利10项。

徐东升

物理化学,低维纳米结构材料化学和物理,博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02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电话:010-62753580,62760360 传真:010-62760360 电子信箱:dsxu@pku.edu.cn 研究领域:

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合成及其本征性质。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电化学:光电池、光催化与光解水。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传感与光电器件。低维纳米材料化学。

主要论著:

Y. X. Yu, D. S. Xu*, ―Single-crystalline TiO 2 Nanorods: Highly Active and Easily Recycled Photocatalysts‖, Appl. Catal. B, 2006, in press.

S. H. Jiao, L. F. Xu, K. Jiang, D. S. Xu * , ―Well-defined Non-spherical Copper Sulfide Mesocages with Single-crystalline Shells by Shape-controlled Cu 2 O Crystal Templating‖, Adv. Mater., 2006 , 18, 1174.

L. F. Xu, Y. Guo, Q. Liao, J. P. Zhang, D. S. Xu, * ―Morphological control of ZnO nanostructures by electrodeposition‖, J. Phys. Chem. B, 2005, 109, 13519.

Y. Q. Liang, L. Zhai, X. S. Zhao, D. S. Xu * , ―Band-gap engineering for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through composition modulation‖, J. Phys. Chem. B, 2005 , 109 , 7120. Y. Q. Liang, C. G. Zhen, D. C. Zou, D. S. Xu *, &ldquoreparation of Free-standing

Nanowire Arrays on Conductive Substrates‖, J. Am. Chem. Soc., 2004 , 126 , 16338-16339. C. Mu, Y. X. Yu, R. M. Wang, K. Wu, D. S. Xu *, ―Uniform metal nanotube arrays by multi-step template replication and electrodeposition‖, Adv. Mater., 2004 , 16, 1550.

余刚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环境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专题等研究任务,研究小组探明了J酸等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回收原理和污染物降解的机理,在国内外首创了成套处理技术与工艺;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报道了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在水中的溶解性、分配行为以及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积累、释放和危害。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1997)、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和1项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奖(2003)。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和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兹任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十五‖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第一届专家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张金龙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86-21-64252062传真:+86-21-64252062 Email:jlzhang@ecust.edu.cn 1964年5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在同校获精细化工工学博士学位。1996~2000在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作博士后和外国人特别研究员(JSPS);2000年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兹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选专家,中国感光学会青年委员。2001年入选上海市教委和教育基金会 ―曙光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J. Am. Chem. Soc., J. Phys. Chem. B, Tetrahedron Letter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Dyes and Pigments 等国际杂志的特约审稿人。在J. Phys. Chem.B,Langmuir,J.Catal.;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Materials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论文总数超过100篇,论文被引用百余次。

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另外还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光催化,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光化学,环境污染与控制 代表性论文:

Jinlong Zhang, Terukazu Ayusawa, Madoka Minagawa, Hiromi Yamashita and Masakazu Anpo, Investigations of TiO2 Photocatalysts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NO in the Flow System - (1) - The Role of Pretreatment and Reaction Condition in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J. Catal‖, 2001,198,1.

Jinlong Zhang, Yun Hu, Masaya Matsuoka, Hiromi Yamashita, Madoka Minagawa, Hisao Hidaka and Masakazu Anp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Structures of Titanium Oxide Photocatalysts and Their Reactivities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NO, ―J. Phys. Chem. B‖, 2001, 105, 8395.

H. Nishiguchi, J-L. Zhang, M. Anp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osphorescence Spectra of Benzophenone adsorbed on Ti-Al Binary Oxides, ―Langmuir‖ 2001, 17, 3958.

H. Nishiguchi, J-L. Zhang, M. Anpo, H, Masuhara,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enzophenone Adsorbed on Ti-Al Binary Oxides: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e Acidity, ―J. Phys. Chem. B‖2001, 105, 3218.

Haijun Chen, Masaya Matsuoka, Jinlong Zhang, and Masakazu Anpo The Reduction Behavior of the Cu Ion Species Exchanged into Y Zeolite during the Thermovacuum Treatment, J. Catal.2004, 228(1), 75-79

Haijun Chen, Masaya Matsuoka, Jinlong Zhang, and Masakazu Anpo The Effect of the Si/Al Ratio 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u(I)SAPO-5 Catalyst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Reactivity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N2O into N2 and O2, Chem. Lett., 33(10), 1254

Xuedong Sun, Jinlong Zhang*, Bin He, The synthesis and pho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so tetra-thienyl porphyrins, J. Photochem. & Photobiochem. A Chem.2005,172(3), 283-288

Maocheng Yan, Feng Chen, Jinlong Zhang*,, and Masakazu Anpo, Preparation of controllable crystalline titania and study on the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J. Phys. Chem. B 2005, 109(18),8673

孟庆波

联系电话: 010-86-10-82649242

男,1964年10月生。 1987年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 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2002年分别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STA Fellow)、东京大学和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2年回所工作。2003年7月-2004年2 月任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RITE)NEDO研究员。现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光机能材料研究组(N06组)组。 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1)利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研究了YBCO系列高温超导体的化学键性质,从化学键的表象对这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给予了合理的解释。(2)发现了不同粒径纳米粒子的协同自组装效应,发展了一种最简便的组装大面积、高质量纳米尺寸的三维周期孔结构(光学晶体)的新方法,这一组装方法正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3)首次利用TiO2三维周期孔膜组装了液态染料太阳能电池,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4)组装的全固态染料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论文发表后,得到了染料太阳能电池的创始人瑞士联邦工学院 M. Graetzel 教授的好评。近年来,在物理类杂志如:APL, JAP, PRB, JPC等和化学类杂志如:JACS, Chem. Comm., Chem. Mater., Langmuir, JPCB等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4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专利。

郭烈锦

男,1963年10月生,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002年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自1989年博士毕业以来,一直坚持以主要时间和精力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其研究成果有6项12次获奖,其中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第一、第二各1项,第三2项)。已授权及申报受理的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成果为工业和国防部门应用并产生巨大节资与社会效益。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多次在国外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5次国际

会议特邀报告,为EI、SCI等检索和引用的有数十篇次。参加撰写并出版大型手册2部,其中第二版《化学工程手册》荣获1997年国家图书一等奖,独立撰写《两相与多相流动力学》学术著作1部。至今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3人、博士生6人、指导博士后出站1人。目前在读硕士生20人、博士生21人、在站博士后2人。自 2002年担任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面主持实验室工作以来,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在学术上的创新,带领实验室在原有优势学科方向即能源转化与能源动力系统中的多相流热物理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开拓发展了―氢能规模制备与氢能源动力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的新研究方向,组建了一支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学术研究队伍,并建立了与之适应的实验基地。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湿生物质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多相流相界面交换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主持争取承担了有关氢能制备与利用方面的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使实验室科研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既保持了传统领域内的优势,又在新能源转化与高新技术及其多相流研究领域等方面走上国际舞台。在 2003年全国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并在工程组排名第一。

林原

Tel:010-64888162 E-mail:G211@ipc.ac.cn

Fax:010-64879375 Address:中科院化学所光化学开放实验室(100080) 博士,研究员,博导物理化学专业

1964年出生1985年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94年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博士1990年-1995年中科院感光所助理研究员1995年-1999中科院感光所副研究员1999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Selected Publications

Yuan LIN, Xu-Rui XIAO, Scanned Laser Spot Photocurrent response studies of surface modifications of CdSe thin film electrode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90(1995)321

Zhou xiaowen, Lin Yuan, Li Xue Ping, Xiao XuRui, Studies of optical Nonlinearity Behaviours of Ultrafine PbS Particles in Perfluorocarboxylated Cation-exchanged Films,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1,(1995)102

Zhou xiaowen, Lin Yuan, Li XuePing, Xiao XuRui,Preparation of quantum sized CdSe nanocrystalline films by chemical solution deposition,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7,(1996)39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光催化国内牛人简介(3)在线全文阅读。

光催化国内牛人简介(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862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