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阶段核心层FCoE,实现主干链路整合
本阶段将促使FCoE应用范围的继续延伸,主要关注于核心交换机、存储交换机功能的提升。当核心网络与接入网络实现FCoE功能后,FCoE帧通过融合后的接入/存储交换机、分别遵循相应的TCP/IP和FC传输协议连接到LAN和SAN。
随着接入交换机与存储交换机的融合,从而实现了LAN与SAN网络主干链路的整合,因此第二阶段的FCoE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中心业务和网络的灵活性,简化了数据中心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在传输介质方面,核心交换到接入/存储交换之间部署以万兆多模OM3/OM4预连接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的主干链路,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之间、存储设备与存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则继续采用第一阶段的FCoE链路,第二阶段FCoE部署的典型网络架构如图五。
图五第二阶段FCoE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图
3.第三阶段核心层FCoE,实现端到端网络
随着存储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的融合,本阶段将重点关注存储设备端口的功能提升,在存储设备端口逐渐实现支持FCoE功能后,端到端的FCoE网络将得以实现。这一网络架构下的 FCoE帧存储数据直接在存储设备和核心交换网络之间进行传输, SAN存储网络与LAN网络至此实现完全融合。
第三阶段的网络布线进一步简化,核心交换机到服务器端的网络传输介质无需变更,原先的SAN网络则简化成了只需要在核心交换机到存储设备之间部署万兆多模OM3/OM4预连接光缆作为主要传输介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效率,典型网络架构如图六。
图六第三代FCoE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图
四、FCoE是否即将取代FC?
当数据中心采用典型FC-SAN网络架构时,存储网络与数据网络往往是各自独立的。为了支持服务器上用于以太网、存储网、管理、备份以及虚拟机及时迁移等应用的多种适配器卡,往往需要更多的交换机端口、布线链路、机柜空间等。这样不仅增加了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数据中心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因此数据中心的整合:服务器的整合、存储的整合以及网络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用户需要效率更高、管理更便捷的数据中心。随着第三代FCoE产品的出现,以及40G/100G以太网标准的颁布,存储网络与数据网络在传输速率方面也将实现统一,为现有SAN与LAN网络的融合创造了实现的基础。
基于以上原因,是不是意味着FCoE即将取代FC而完全占据数据中心存储网络呢?事实上FCoE并不是代替传统的光纤通道技术,而是利用以太网的拓展性,在不同网络协议在光纤通道上的融合,同时又利用了光纤通道高可靠、高效率的优势。
作为第一个成功的千兆位串行传输技术,在2011年已经将16G光纤通道(16G FC)接口推向了市场,就传输速率上来看已经超过了以太网10G类接口。相比以太网服务器发起访问、被访问关系的不确定性,FC-SAN的发起访问与被访问关系被明确定义。由于以太网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其本身并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而FC采用基于Buffer-to-Buffer Credit的流控机制,利于确保不丢包传输。相比于以太网通过设备冗余来提高可用性,FC-SAN要求从访问发起方(服务器)到被访问端(存储设备)必须存在两条完全独立的路径,以确保FC网络的高可用性。
基于以上原因,在对数据安全要求级别比较高的企业,如银行、保险、证券以及政府、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存储网络中,当前仍然以部署FC-SAN网络为主。
来自市场的声音同样认为FCoE不会在短期内取代FC在企业存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 \光纤通道是安全的、可信赖的,它仍然是一个可靠的方案。客户不会放弃FC而采用其他协议,改变协议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能完成。\研究分析公司的首席研究员StuartMiniman说。全球最大的存储设备厂商博科认为FCoE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博科高级产品营销总监Marty Lans曾针对FCoE技术表示:“我们认为现在还为时尚早,这项技术的普及速度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
五、结束语
作为企业数据中心存储网络的解决方案,无论是采用FC还是FCoE,对于综合布线厂商来说,都必须为确保网络高效、可靠运行提供更高级别的产品。除已经大量部署的以太网10G、光纤通道16G网络外,以太网40G、光纤通道32G技术规格都已经完成,不久即将
有市场化产品的应用,这就对综合布线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选择OM4万兆多模光缆作为传输介质时,支持150米40G以太网链路的整体衰减不得大于1.5dB,传统熔纤式布线方案将完全退出下一代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可靠性更高、部署更便捷的预端接光缆布线系统。作为传统传输介质的铜缆布线系统,其在数据中心布线系统中的市场份额也必将进一步被压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LAN和SAN网络(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