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较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 效用的衡量及假定的条件前提条件不同: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绝对数计量,不同商品可以进行比较,以边际效用递减和货币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排列顺序、等级来表示,商品可替代性,且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
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率论认为运用边际效用法、边际效用递减研究均衡序数效用论认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取代边际效用递减惊醒分析
均衡条件的实质相同:两者的均衡条件可以写为:mrs12=mu1//mu2=p1/p2
第四章 生产论
一、解释概念
边际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 二、判断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相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2.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必然递减。×
- 11 -
1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 ,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选择题
1.在如下生产函数下:Q = f(L,K ),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D
A. 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
C. AP>MP>0阶段 D. 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 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D.只要MP减少,AP也一定减少
3.对于生产函数Q = f(L,K )和成本方程C = wL + rK 来说,在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CD
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 MRTSlk = w/r C. dk/dl = w/r D. MPl/MPk = w/r 4.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A. 相等 B. 不等 C. 无关 D. 以上情况都存在 5.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 ,资本的价格为r ,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A. w/r B. r/w C. - w/r D. - r/w 6.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CD A. TP会一直增加 B. TP会一直减少
C. TP先增加后减少 D. MP会有一最大值
7.在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的劳动,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资本,则有A
A. RTSlk = 2, MPl/M Pk = 2 B. RTSlk = 1/2, MPl/MPk = 1/2
C. RTSlk = 1/2, MPl/MPk= 2 D. RTSlk = 2, MPl/M Pk= 1/2
8.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
- 12 -
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B
A. 1 B. 2 C. 3 D. 4
9.当生产函数Q = f(L,K )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 A. 递减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 为零 D.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10.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 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
B.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C.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D.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五、简答题: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图形
根据图形指出生产的三个阶段 指出第二阶段为合理区间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过tpl曲线的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打到最大值。Mpl曲线的最高点和tpl曲线的拐点相对应
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坐标远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响应的apl值。当apl曲线打到最高点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其斜率为最大的apl的值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mpl曲线和apl曲线相较于apl曲线的最高点。当mpl>apl,apl曲线是上升的,相反时时下降的,当两者相等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
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图形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的定义和斜率
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即为最优要素组合点,该组合点等产量西安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 13 -
由以上分析可知,厂商既定成本产量最大的最优要素组合条件为:
4.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图形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定义和斜率
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即为最优要素组合点,该组合点的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由以上分析可知:
六 分析论述题:
1.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131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曲线呈现上升达到最高点之后在下降的变动规律。而且相应的和总产量与平均产量有以下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mp下降时,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mp等于0时,tp最大;mp为负值时,tp绝对减少。Ap上升时,mp>ap,ap下降时,mp
根据个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讲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划分为三个阶段: 企业无限制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可导致超出合理区间,如图: as
2.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
3.面对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很多厂商尝试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试用最优要素组合分析厂商的调整行为。
图形
最优要素组合分析:等成本线、等产量线、相切及均衡的条件
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等成本线更加陡峭,最优要素组合点移动,导致资本劳动的组合比例变大
第五章 成本论
一、解释概念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隐成本 边际成本 正常利润
- 14 -
二、判断
1.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 2.成本函数的形式为C = wL + rK 。∨ 3.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4.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是SAC最低点的连线。× 5.LAC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6.在规模内在经济作用下LAC曲线呈下降趋势。∨ 7.MP处于最高点时,AVC处于最低点。× 8.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10.SAC呈U 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11.SAC曲线呈U 型特征是由于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影响。× 12.LAC呈U 型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不经济的作用。∨ 13.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4.SAC曲线总是LAC曲线的最低点。×
15.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16.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1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 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
三 选择题
1.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AC
A. 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 B. 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C. 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切之点 D. LMC曲线达到最低点 2.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 这部分报酬属于BD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正常利润 3.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A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固定成本 D. 机会成本 4.MC曲线达到最低时A
A. MP最大 B. AVC最小 C. TC最大 D. AC最小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鸿业微观经济学题库(分章)(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