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
18.(2010全国高考I卷)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19.(2010全国高考I卷)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 ; ③_________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ν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ν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全国高考I卷)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21.(2010全国高考I卷)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11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 A 仪器中所加物质 石灰石、稀盐酸 作用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22.(2010全国高考I卷)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南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为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12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I)》参考答案
11.A 12.C 13.A 14.D 15.B 16.B 17.C 18.D
19.(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0.06mol/L;(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1
(4)0.014mol(L·min);0.008mol(L·min)
20.(1)A NH3·H2O或NH3;E H2SO4 F AgNO 3 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B Na2CO3或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21.(1)
(2)
仪器标号 A B C D E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浓硫酸 干燥CO2气体 木炭 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 澄清石灰水 吸收未反应的CO2 (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或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22.(1)(CH3)2CHC≡CH;3-甲基-1-丁炔 (2)(CH3)2CHCH=CH2+Br2
(CH3)2CHCHBrCH2Br
(3)
(4)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
(5)CH3CH=CHCH=CH2(或写它的顺、反异构体);CH3CH 2C≡CCH3
(6)
13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II)
1.(2010全国高考II)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H4Cl+NaOH
NaCl+NH3↑+H2O B.Mg(OH)2+2HCl=MgCl2+2H2O
+
-
C. NaOH +NaHCO2=NaHCO3+H2O D. NaOH+HNO3=NaNO3+H2O
2.(2010全国高考II)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②C4H10(g)+ ③C4H10(g)+
O2(g)=4CO2(g)+5H2O(l) ΔH=-2878kJ/mol O2(g)=4CO2(g)+5H2O(l) ΔH=-2658kJ/mol O2(g)=4CO2(g)+5H2O(l) ΔH=-1746kJ/mol
④C4H10(g)+ O2(g)=4CO2(g)+5H2O(l) Δ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878kJ/mol B. -2658kJ/mol C. -1746kJ/mol D. -1526kJ/mol 3.(2010全国高考II)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
4.(2010全国高考II)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5.(2010全国高考II)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 B. 1: 2 C. 2:1 D. 4:1
6.(2010全国高考II)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 B. 1:3 C. 1:2 D. 1:1
7.(2010全国高考II)短周期元素W 、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
14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C.W 、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8.(2010全国高考II)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9.(2010全国高考II)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 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 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2;反应2min 时,A的浓度减少了1/3,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2mol,有a mo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A = ,VB ;
(2)化学方程式中,x= 、y= 、p= 、q= ; (3)反应平衡时,D为 2amol,则B的转化率为 ;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ΔH 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10.(2010全国高考II)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最全2000年-2012年近十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合集附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