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闭合电路的功率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 P 总 =EI.
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2 2
P 出 =I R=[E/(R+r)] R ,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E2
/ 4r
2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 P 内 =U 内 I=I r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 η=P 出 /P总 =IU /IE =U /E .
5、电源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讨论: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
出
=IR=
2
?2(r?R)2R=
?2?2=当R=r时,P出有最大值即Pm==,P出与外电阻R
4r4r(R?r)2?4Rr(R?r)2/R?4r?2R?2的这种函数关系可用图(1)的图像定性地表示,由图像还可知,对应于电源的非最大输出功
率P可以有两个不同的 外电阻R1和R2,由图像还可知,当R<r时,若R增加,则P出增大;当R>r时,若R增大,则P出减小,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结论都是在电源的电动势ε和内阻r不变的情况下适用,例如图(2)电路中ε=3v,r=0.5Ω,Ro=1.5Ω,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0Ω,在R=?时,R消耗的功率才最大,这种情况可以把Ro归入内电阻,即当R=r+Ro
9?232=2Ω 时,R消耗功率最大,为Pm===W;于是在求R=?时,Ro消耗的功率才最
4R4?28大,有同学又套用了上述 的方法,把R归为内阻,调节R内阻R+r=Ro,这样套用是错误的。
2
此时应该用另一种思考 方法求解:因为Ro是定值电阻,由P=IRo知,只要电流最大,P就
2732最大,所以当把R调到零时,Ro上有最大功率,P′m=·R×1.5=W,o=
8(0.5?1.5)2(r?R0)2?2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研究电阻上消耗的最大功率时,应注意区分“可变与定值”这两种情况,
两种情况中求解的思路和方法是不相同的。
RI2R1电源的效率η=2==,所以当R增大时,效率η提高,当R=r,电
rR?rI(R?r)1?R源有 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为50%,效率并不高。 考点四 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电容器的电量:Q=CU
2、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对电流起到阻止作用,相当于断路.同时电容器又可被充电,电荷量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和它两端对应的电路的电压.
特别提醒 1、含电容器的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要抓住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分析稳定状态的含容电路时可先把含有 电容器的支路拆除,画出剩下电路等效电路图,之后把电容器接在相应位置。 2、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同,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的差;如果变化前 后极板带电的电性改变,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和。 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实验、探究)Ⅱ
R?(1)伏安法: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测量电路有安培表内接
或外接两种接法,如图甲、乙:两种接法都有系统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为:当采用安培表内接电路(甲)时,由于安培表内阻的分压作用,电阻的测量值
U?UUxAR?????RxRARx内II;当采用安培表外接电路(乙)时,由于伏特表的
内阻有分流作用,电阻的测量值
RRUUxVR????Rx外UUIR?RxV?RRxV,可以看出:当
R?R?Rx?AV?x和R时,电阻的测量值认为是真实值,即
系统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为了确定实验电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比值法,若
RxRV?RARx时,通常认为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大,安培表的分压作用可忽略,应采用安培表内RxRV?RRx时,通常认为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小,伏特表的分流作用可忽略,应采
接电路;若AR0RV?RR0时,两种电路可任意选择,这种情况下的电阻R0叫临界
用安培表外接电路。若A电阻,
R0?RRAV,待测电阻Rx和R0比较:若Rx>R0时,则待测电阻阻值较大;若
Rx 二是试接法:在RA、RV未知时,若要确定实验电路,可以采用 试接法,如图所示:如先采用安培表外接电路,然后将接头P由a点 改接到b点,同时观察安培表与伏特表的变化情况。若安培表示数变化比较显著,表明伏特表分流作用较大,安培表分压作用较小,待测电阻阻值较大,应采用安培表内接电路。若伏特表示数变化比较显著,表明安培表分压作用较大,伏特表分流作用较小,待测电阻阻值较小,应采用安培表外接电路。 (2)欧姆表:欧姆表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制成的。 a.欧姆表的三个基准点。 如图,虚线框内为欧姆表原理图。欧姆表的总电阻 RRR?g?rz?, 待测电阻为Rx,则 I??xR?R?r?RR?Rgxzx??,可以看出,Ix随Rx 按双曲线规律变化,因此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当Rx= 0 Ix?时, ?Rz?Ig?x?——指针满偏,停在0刻度;当R?1Ix??Ig2R2——指针Rzx?z时,时,Ix?0——指针不动,停在电阻?刻度;当R半偏,停在Rz刻度,因此Rz又叫欧姆表的中值电阻。如图所示。 ?b.中值电阻Rz的计算方法:当用R1档时,Rz??Ig,即表盘中心的刻度值,当用 ?RnRR?nz。 档时,z? c.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在“?”附近,刻度线太密,在“0”附近,刻度线太稀,在“Rz”附近,刻度线疏密道中,所以为了减少读数误差,可以通过换欧姆倍率档,尽可 1R3Rz—z3能使指针停在中值电阻两次附近范围内。由于待测电阻虽未知,但为定值,故 让指针偏转太小变到指在中值电阻两侧附近,就得调至欧姆低倍率档。反之指针偏角由太大 变到指在中值电阻两侧附近,就得调至欧姆高倍率档。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串联电路及分压作用 a: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 b:串联电路重要性质: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总 = R1 + R2 + ?+ Rn;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功率的分配规律: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各个电阻消耗的电功 率跟各个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即: UPPR1R1UnRn1R1n1?或?;?或?URPR2R2U2R2P总总总总; c:给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压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 伏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为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用这样的电流表测量的最大 U?IgRg电压只能是IgRg;如果给这个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该电阻可由 R串?Ig或 R?(n?1)Rg串n?计算,其中 UIgRg为电压量程扩大的倍数。 (2)并联电路及分流作用 a: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各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并联支路的总电压;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b:并联电路的重要性质: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11?1R?(????)并RR1R2n;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与电功率的分配规律:并联电路中 通过各个支路电阻的电流、各个支路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跟各支路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即, RRIIP总P总1R2n1R2n?或?;?或?IP2R1In2R1Pn总R总R; c: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流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安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Ig。用这样的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显然只能是Ig。将电流表改装成安培表,需要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该电 I1n?IgRg?(I?Ig)R并或R并?RgIgn?1阻可由计算,其中 为电流量程扩大的倍数。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探究) 几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一. 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流表测量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可知,只要能测出两组路端电压和电流即可,由E?U1?I1r,E?U2?I2r可得: E?r?I2U1?I1U2I2?I1?1? U1?U2I2?I1?2?调节滑动变阻器 测两组电压和电流分别代入<1><2>两式,得: E?I1U2?I2U1U?U1,r?2?R I1?I2I1?I2说明:此种方法所测E偏小,r偏小。 二. 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测量 解析:由欧姆定律E?I?R?r?可知,测出两组电阻箱的不同值及其对应的电流,由 E?I1?R1?r?,E?I2?R2?r?可得: R1?R2?I1I2?IR?IRE?,r?1122I2?I1I2?I1 式中I1、I2是电阻箱分别取R1和R2时电流表读数。 设计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说明:此种方法使测得的电动势无系统误差,但内阻偏大。 三. 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测量 根据E?U?Ur,测出两组电阻箱不同值及其对应的电压,即有 RE?U1?U1rUr,E?U2?2 R1R2得:E?U1U2?R2?R1?U1R2?R1U2,r??U1?U2?R1R2 U2R1?U1R2设计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说明:此种方法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均偏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高考物理(理综)考点汇总(二)修改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