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检查第三类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直属库商品粮不报统计账,所以,最好从财务上认定商品粮经营规模。
二、临储粮
(一)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易发的违规问题 目前,在一些主产区,由于仓容不足,又要解决卖粮难问题,一些直属库采取了租仓储粮的方式设点收购,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民营加工厂,监管难度大,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托市粮参与了加工周转。实际上一些加工企业从收购的时候就没打算让这部分粮食出去,特别是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时候,容易动这种心思,所以造成了托市粮的提前动用。二是重复套取银行贷款。2012年在河南发现了这类问题,周口市西华县的大森林粮油和大森林面业公司是一个实体、两个牌子,这个企业利用粮油公司身份取得托市收购资格,在收托市粮的同时,又以面业公司身份向农发行申请收购商品优质小麦的贷款,13000吨粮食套取了两笔钱。三是从批发市场竞购的托市陈粮,从承储企业采购的轮出储备粮,没有用于粮食加工,划转成新收托市粮转圈套利。
(二)先收后传、低收高转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套利空间非常大,这类问题在主产区相当普遍,不但套取了财政资金、损害国家惠农政策,很多还涉及到陈粮转圈问题。一般有这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先收购后做账,统计账、保管账、检斤单的日期都修改预案启
16
动之后,有的库点还会采取先异地收购、再拉回来入库的方式掩人耳目;二是通常委托经纪人收购粮食,商量好不开收购发票,直接收农民的粮食,也不给发票,预案启动后集中补打发票,而且要调整收购价格。三是收购资金不走企业财务账户,也不记财务账。如果是发票造假、资金不走账户困难,有些企业还会采取商品粮即购即销的方式进行对冲。另外,也有一些地方打着“三代”、粮食银行等幌子,明目张胆的把惠农变成坑农。检查低收高转,大致方法与转圈类似。
(四)粮食跨省移库涉及的问题。过去检查经常发现,比如说,某直属库去年11月份组织移库10万吨,今年4月份检查,调出方的统计表上还有5000吨显示为在途,从时间上看,移库早已经结束,不可能还有粮食在半路。如果说是损耗,跨省移库对损耗处理有专门的规定,不应该显示为在途,而且比例也明显偏大,不可能是正常损耗。制定跨省移库计划,都是先看统计报表,如果要移哪个点的粮食,一般来说,都是把库存清空,不会移一般留一半更不会出现移半仓留半仓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出库方数量亏空,调运时拿不出那么多粮食,但是按照规定,移库结束后,调入的一方要进行验收,要先把所有的商务问题处理完结,然后双方同时调整统计库存,粮食实物没有,又下不了账,就形成这类账面上的在途粮食。数量不足部分,一般是调出方用现金补齐。发现这类问题,对调出方,要查清到底是什
17
么原因造成的发运数量不足,数量差在哪个点上。对调入方,关键是看相关账务中是否真实反映了粮食的实际数量。
三、其他问题
(一)地方储备粮不具备调控功能。从这些年遇到的情况看,大致有两类情况,而且以动态储备为多。一种是企业想搞粮食购销,但是没有资金来源,借建立地方储备的名义取得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库存其实就是按商品粮管理,想买就买,想卖就卖。主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不时还给补个轮换的批复手续。第二种地方政府拿不出建立储备的补贴,但还要应付上级的考核指标,找个企业签个合同,少给或者不给补贴,你的粮食就算我的储备,政府不要所有权,保有底线也可以很低,只要约定特殊情况下优先动用就可以。这样的储备根本就不具备调控功能。企业也很愿意,毕竟农发行贷款是低息无抵押的。去年我们还发现这样的情况,所谓的动态地方储备,无贷款、无贴息、无补贴、无保有底限,纯纯粹粹的假储备。这两类情况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统计上只报规模,不报实际库存。目前,政策里对动态储备怎么搞还没有原则性的意见,检查遇到这类情况,能提改进意见的一定要提,把握不好的,也要反映出来。
(二)地方储备轮换不规范
目前,有些市级和县地方储备虽然是静态管理,但对架空期没有严格的要求,能轮的时候就轮,不能轮的时候就存
18
着,轮出去轮不回来就等,企业怎么轮政府就怎么批。这样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客观原因,地方政府财力弱,企业底子薄,亏了一笔可能就没法翻身。理论上这样并不违规,但会影响调控的效果。另外,有些情况背后可能还隐藏着违规问题,比如去年检查时发现过,个别企业挪用农发行资金被停贷,导致储备粮长期空库。这里要说一下,储备粮不管是动态还是静态,规范还是不规范,有条铁的纪律必须遵守,就是每月报送实际库存,只报规模绝不允许。
(三)粮食销售长期不减账
这类问题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一是有的企业没有养成良好的统计习惯,账务处理不及时。二是有的企业地方储备粮管理不规范,长期只报规模,不报实际库存,特别是动态管理的地方储备库。三是粮食销售货款没有回笼,财务上不让下账。四是一些企业改革不彻底,历史挂账留有尾巴,新增的亏损,粮食购销中积累的损失损耗,一起往老账上趴,甚至是用收购贷款发工资、买器材、还债务、支付改革费用,所有这些都虚记库存数量,导致窟窿越来越大,比如,某企业承贷了1万吨地方储备粮,轮换时发生了价差亏损,农发行贷款卡的太死,又没有足够的自由资金进行弥补,轮回来就只有9500吨,500吨虚数一直趴在账上。另外,有的地方农发行库销贷还的管理非常死,统计账一减马上收贷,企业拿贷款不容易,为了增加使用的次数,干脆销售不减账。
19
(四)利用政策性口粮担保抵押
转办案件,企业利用地方储备抵押、质押贷款,解决改组改制费用,最后钱还不上,导致粮权纠纷。最近,我们接到反映,个别央企在东北分贷分还收购的临储粮也发生了此类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利用政策性粮食抵押都属于无效抵押。
(五)出库难
这类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大家都很清楚,关键在于解决。不是管不了,是方方面面出于自己的原因不想管。今年我接收这项工作后,也梳理出几项措施,这里也简单,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如果可行,下一步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一是中储粮分公司及直属库要提前对拍卖粮食的数量、质量等进行摸底,确保向批发市场提报的标的信息真实、准确。
二是批发市场每周向省粮食局和中储粮分公司提供粮食拍卖成交以及合同履约的明细情况,省粮食局将监管任务分解到市。
三是中储粮对粮食出库负臵执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出库监管员制度,加强现场督导,协调解决矛盾。市、县粮食部门加强监管,会同直属库建立经常性巡查制度,受理投诉,处理纠纷。批发市场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办理交易手续,及时反馈交易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粮食库存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完)(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