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
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2小题每小题2分,第3—5小题每空2分,第7小题4分,
第8小题8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
1、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2、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0V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将定值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R1消耗的功率为3W,R2消耗
的功率为6W,则R1= R2;若将它们并联后仍接在该电源上,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4、如图所示,质量为4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 J。 5、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出引力常数的科学家是 。 6、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
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
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
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7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请列举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两个实例:(1) ;(2) 。 8、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电阻RA的电功率为
PA;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B时,电压表的示数U2为2V,电流
表的示数为I2,电阻RB的电功率为PB;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阻R2的电功率为8W。已知:R1:R2=2:1,P1:PB=1:10,U1:U2=3:2。求:
(1)电源两端的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3)电阻RA的电功率PA。
二、课程标准(共1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
A.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研究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
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
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
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
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
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 )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含A、B、C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
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 四、教学评价(10分)
案例:某校一次物理教研活动进行公开课观摩,课题是《物态变化》(人教版)的复习,在师生共同进行本章知识整理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总结本章学习中所采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小组里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及应用进行物理方法的种类划分、对比归纳。有的小组说观察比较法的运用,例如观察比较普通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构造、刻度及使用方法的异同点,还有湿衣服和冰冻衣服的风干的物态变化不同;有的小组说物理图像法的运用,例如研究物态变化时用“温度—加热时间”关系图像来描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把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直观、同步的表达出来,是第一次学到也是很有用的方法;有的小组说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例如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要研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可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这种方法也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中运用了;有的小组说图表法的运用,通过列表认识自然界中的不同温度和温度的差异,了解不同晶体的熔点等;有的小组说实验方法的运用,例如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讲及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各种物态
变化及相应的热量吸收与放出。九年级的物理老师在复习中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况谈谈这位老师的做法。 卷面书写(5分) 参考答案:
一、学科基础知识(40分)
1、B 2、D 3、0.5; 40.5 4、0.2;0.12 5、卡文迪许 6、(1)左;水平;力臂 (2)F1 l1= F2 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3)杠杆自重的影响。 7、(1)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是模型法;(2)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类比是类比法;(3)}研究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概念是等效替代法等;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8、(1)12V (2)2? (3)18? 4.5W 二、课程标准(共1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A 2、C 3、A 4、D 5、D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 略
四、教学评价(10分)
这样的物理教学体现了复习课不再是学生跟着教师抄板书,而是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进来,学习气氛活跃,物理方法的渗透很自然的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对物理方法不仅在总结中学习,更在总结中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体现在“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理念;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小组中踊跃发言,反映了物理教学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并展开竞赛,体现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卷面书写(5分)
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8小题每空2分,第9小题10分,
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