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追随探险脚步,体验探险之旅
编写意图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读来荡气回肠,震撼心灵,尤其是斯科特等人为探险事业而牺牲的事迹至今令人唏嘘不已。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真实再现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航天员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英雄气概,以及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仰。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以大胆的科学幻想,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精彩的悬念伏笔,给人以巨大的阅读兴趣。纪昀的《河中石兽》读来饶有趣味,又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本单元在选编课文时,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去选择题材各异的作品。课文有传记文学、科幻小说以及笔记小说。两篇传记中既有为他人写的也有自传,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息的伟大的探险精神,从而激励自己培养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本单元大部分课文篇幅较长,但文字并不艰涩,适宜于进行浏览训练。《伟大的悲剧》虽然是翻译文字,但欧式句子并不多,复杂长句也较少,作为浏览训练的材料也是适合的。浏览时应该有时间限制,尤其是第一遍阅读时。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浏览阅读方式的训练外,还应该组织课外阅读训练,不断提高浏览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还应该理解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大胆的质疑精神。《太空一日》里面航天员的严谨态度,《河中石兽》中的质疑精神,都值得学生认真体会。
教学指导 第一,浏览是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特别是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浏览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要使学生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进行浏览;并提出具体的时间和字数要求,原则上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还要有内容了解方面的要求,即浏览之后知道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此外,要给学生一些浏览技巧的指导,比如,可以一边浏览一边把关键性的语词进行勾画,还可以抓住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加强对文本进行把握。
第二,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上虽然是以浏览为主,但是在浏览的过程中,仍要重视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体会探求未知的可贵精神,理解人类探险的科学价值。第三,注意培养起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通过《太空一日》,学习航天员在训练工作以及生活细节上的认真严谨;学习《河中石兽》后,结合课后的“思考探究”二,对课文的结论再次进行讨论,提高质疑思辨的能力。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明确指出:“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由此可见,本单元要重点学习浏览,培养浏览的能力。可是浏览的能力究竟如何培养呢?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浏览后就一定要加强检测。 一、填图法检测
什么是浏览?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粗略,大概,飞速地简单看一下。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相关资料。”这里不管是扫描还是跳读,都是围绕一个明确的目的进行的,读完后是可以检测的。
以《伟大的悲剧》为例,课文预习中说:“浏览时,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文后的习题中也提到“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这当然是对浏览效果的检测。但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形式来加强检测。如《伟大的悲剧》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填图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浏览,浏览完毕马上检测。
读完《伟大的悲剧》,可以将以上圆圈中的内容空出几个做问题,留下几个做提示,就能成为一道浏览检测题。学生有了目的再浏览,效率会更高,也有利于检测学生浏览的效果 二、复述法检测
浏览本质上是一种阅读的技能。那么,什么是技能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使用语文属于心智技能。从生理机制上说,它要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来完成。比如浏览,学生读的时候,看到的是符号;符号要变成意义,需要在头脑中转化;而这些意义再变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就要跟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然后要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写和说),就又要完成一个转换——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言语。内部语言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说出来甚至会漏洞百出;外部言语则必须是合乎语法规范的,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可见,浏览完毕再复述,也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手段。复述可分为梗概复述、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等。梗概复述检测学生浏览过程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原文复述要尊重原文,不能离开文本,主观臆造;尤其是创新复述,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浏览的兴趣,复述的热情。如读完《带上她的眼睛》之后,从文中小姑娘的角度展开复述,能够更好的检测学生浏览的细致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复述时语言要简明流畅,力争做到声情并茂。如果文本较长,可以分解为几个部分复述。复述时要抓关键词、关键句。复述要因文而异,不同的体裁,复述的语言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根新教材采用的新教法 一、计时浏览法
本单元强调浏览。《名著导读》部分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初一阶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为此,我采用了计时浏览法。《伟大的悲剧》全文约4200字,我就相应地要求学生10分钟读完。我下载了一个计时器,投影在大屏幕上,进行倒计时阅读,以督促学生快马加鞭,提高速度。而且每隔2分钟,我大声报时一次,以提醒学生加快进度。 二、姿态调整法
浏览不是读闲书,而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是限定时间去读书。为取得更好的浏览效果,我有针对性地规定了浏览时的坐姿,即八字口诀:“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学生坐端正了,才能紧张起来,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然后,我让学生深呼吸两次,适度放松,再庄重地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浏览。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姿态调整是符合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既要求学生紧张起来,又让学生适度放松,就是为了将学生的激奋水平调整到适宜强度。 三、眼脑训练法
除前面提到的坐姿八字口诀外,我还规定了浏览三忌:“忌指读,忌摆头,忌复视”。同时,我反复引导学生进行定点凝视训练,视点横向移动训练,视点纵向移动训练,蛇形扫视训练及扩大视野训练。这样的眼脑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浏览速度。
此外,还有填图检测法和复述检测法,前文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新老教材的比较
从单元主题上看,七下老教材第五单元与新教材第六单元都是“探险”,且选文中都有《伟大的悲剧》一课。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加以比较。 一、增选科幻作品
新教材除选取探险主题的选文之外,还增选了科幻类的作品——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此外,课后的“阅读提示”中还进一步推荐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阿西莫夫的《基地》和刘慈欣的《三体》等。在我试教的过程中发现,现在七年级的学生对科幻类的作品非常着迷,对刘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如数家珍。增选科幻作品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强调计时浏览
新教材将浏览作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明确提了出来。同时,在《名著导读》中还规定了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浏览速度。这一点在老教材中虽有涉及,但尚未如此凸显。美国控制论专家维纳说过:“要有效地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在互联网+的时代,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获取足够的信息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浏览。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全面发展。
三、展我中华风采
七下老教材第五单元的选文中,《在沙漠中心》展现的是法国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身陷沙漠,濒临死亡的心路历程;《真正的英雄》则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为纪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七名宇航员不幸遇难而发表的演说,展现的是美国人的航天精神。仅有一篇《登上地球之巅》生动地记述了我们中国人不怕艰难,勇往直前,征服珠峰的过程。美中不足的是《登上地球之巅》记述的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年代比较久远,现在的零零后们读起来,感觉比较陌生,难以产生共鸣。因此,用杨利伟的《太空一日》替换以上三篇选文,不仅能够展现我国最新的航天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生们读起来很亲切。 四、观点更加科学
新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河中石兽》也曾被七上老教材所选用。老版《河中石兽》研讨与练习一第1小题是这样
表述的:“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这实际上就是说,编者只认同老河兵的观点,否定了庙僧和讲学家的观点。事实上,老河兵的观点是否一定正确,庙僧和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一定错误,尚待商榷!从力学的角度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老河兵观点的矛盾之处。试想河底全是泥沙,石兽刚沉下去时,可能因为泥沙被冲刷,迎水面冲出一个坑。石兽打了一个滚,掉进坑里。然而,几次冲刷及滚动之后,它将无力再继续滚动。因为石兽将越埋越深,最后被完全埋进河底的泥沙之中,谈何滚动?(如图所示) 新教材编写中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文后“思考探究二”中引用了《唐铁牛与蒲津桥》这则文史资料,用事实告诉师生:“《河中石兽》中讲学家关于石兽的意见似乎更符合实际。”这样编者的观点更加科学,不至于以讹传讹,误导师生。
《伟大的悲剧》写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壮烈覆灭的故事,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剧作传,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太空一日》对于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最为全面而详尽的描述,跟随他的经历,我们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学习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的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带上她的眼睛》通过写“我”带着一个神秘的小姑娘的“眼睛”去草原度假的故事,呼吁人们热爱生活,用心体会生活。《河中石兽》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告诉人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判断是不对的。
写作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语言要尽可能精炼,不重复、罗嗦,同时表达的意思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误解。 就文体而言,《伟大的悲剧》是人物传记,《太空一日》是自传经历,《带上她的眼睛》是科幻小说,《河中石兽》是文言文。
探险类作品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了解人物形象,学习文中包含的知识。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本单元重点生字词,能结合语境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2.掌握重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3.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5.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要点,能概括故事情节。 2.课前预习,搜集资料
3.复述法、质疑阅读法、组内讨论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字词、文学常识积累 积累基础知识之旅 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1
文学常识、走近作者 1
扣人心弦的探险之旅
《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 2
匪夷所思的科幻之旅 《带上她的眼睛》
1
《海底两万里》 1
找寻真理的辩论之旅 《河中石兽》 1
删繁就简、明确表达的修改之旅 作文指导——语言简明
单元导读课 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2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1、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语言风格;积累本单元重要字词。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并掌握其音、形、义。借助课下注释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本单元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 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小组内互助学习。 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独立完成注音并写会以上字词,10分钟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测,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个人复备 二、理解词义
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完成,组内由组长负责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10分钟后检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汇报展示,教师对重点词语的含义做讲解。 三、积累运用词语
1、词语接龙 对下列四个词语进行接龙活动,
2、连词成句 运用下列四组词语分别写一段完整的话
学习指导:1、词语接龙可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活动,接龙不局限于成语,词语也可以。 2、连词成句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的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
以上两项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指导,10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 四、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做好读书笔记。 活动一:
1.快速浏览第六单元的所有课文,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4.快读朗读所含词语的完整句子,加深印象 活动二: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方式一:根据课文语境听写。
例如: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 ) 从他(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 方式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如: 遗孀( ) 告罄( ) 毛骨悚然( ) 忧心忡忡( ) 怏怏不乐( ) ( )来迟(shān) 无垠( ) 凛冽( ) 吞噬( ) 负荷( ) 无虞( ) 炽热( ) 点(zhuì)( ) 闲(xiá)( ) 心有灵犀( ) 圮( ) 棹( ) 杮( ) 湮( ) 啮( ) 方式三:理解词的含义。(直接提问或者连线) 无垠: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告罄:指财物用完。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期:约定时日。至:到来。
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应景儿;凑数儿。 蒙眬:①眼睛欲闭又开。形容醉态或睡态。 ②模糊,不分明。 活动三:
分类整理,积累字词,完成积累字词积累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设计,内容包括易错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成语等。) 课例展示二:文体、作家积累课
学习目标:根据课下注释以及补充资料,了解传记、科幻小说等文体及其文体特征,并了解每位作者的故事、作品等相关情况 学习过程:
活动一:根据课下注释,了解每篇文章的出处,作者的一些基本信息。 活动二:根据手中搜集的资料,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加以完善。 活动三:根据学生的已有资料,老师加以补充强调。 第二课时
一、 听写大赛:各组抽签听写生字。 二、 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顾)
分小组交流,有关于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出处及相关的故事。 三、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
扣人心弦的探险之旅——《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这两篇文章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另外,两篇课文中都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饱含着深情。所以,借助这两篇文章,激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同时,《太空一日》的杨利伟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是凯旋回来的的“航天英雄”,而《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等人却长眠雪地中,也被称为英雄,引发学生对“英雄”的理解,从而了解人类探险的真正意义,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抓住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细节,品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3.品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两篇课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漫话探险”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