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使非金属材料产业居国内领先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除部分非金属矿产资源外,大多金属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将愈来愈高。
为此,必须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新格局,坚持“立足国内、扩大合作”的方针,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持续增加矿产资源储量;坚持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施开源节流并重;加强与省外乃至国际合作,鼓励我省矿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和国外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努力改善我省矿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局面。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
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24
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规划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两淮亿吨煤炭基地。大力发展煤、铁、铜的开发利用及新型建材产业。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和建设绿色矿山;坚持重点勘查,合理布局、有效利用,规范管理、科技创新。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依据并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本《规划》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为依据,与我省有关行业和部门规划相衔接。
2、开源节流、保障发展的原则。加强基础地质工
25
作,积极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努力实现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深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着力转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有效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实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统筹的原则。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耕地保护。
4、优化布局与总量调控的原则。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方向与重点,科学制定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规范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准入条件。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6
5、立足国内、扩大合作的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据矿产资源禀赋特点和开发利用条件,充分利用省内资源和市场,同时,积极利用省外和国外资源和市场,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6、科技创新与完善管理机制的原则。积极推进矿产勘查、开采和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机制,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指导矿业权的合理设置,强化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矿证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
三、规划目标
(一)2008-2010年目标
以提高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
1、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
27
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指标。是确保实现的政府责任目标。
2、预期性指标:是在导向性基础上期望达到的发展目标。其内容涉及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等内容。
专栏二 2008-2010年规划约束性指标
类 别
序号
指 标
实现2010年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全省;重要成矿带1∶5万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面积1.36万平方
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
2 1
千米;开展全省重要矿种资源潜力评价;重要成矿远景区开展1∶5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调查,开展沿江成矿带1∶2.5万航磁测量。加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及深部找矿手段的综合研究。 实现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覆盖全省。开展1:25万淮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开展重点城市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
矿石总量年均增长6-8%,2010年达到4.32-4.383
亿吨;采矿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2010年达到547.3-578.9亿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
限产矿种总量(金属量)调控指标:钨570吨;钼70吨;锑459吨。 5 6 7
严格执行规划制定的小型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见附表19)。
严格执行小型矿山最低服务年限标准(见附表19)。 固体矿产开采区回采率比“十五”期间提高3-5个
2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