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10册表格版教案 - 图文(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四、现场报道 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现为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奋战在千里工地。 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吃苦,特别能

16

3.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2.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上,眺望拉萨的方向。)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4.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板 书 设 计 课后反思 教 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总第(7、8、9)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课型 习作课 日期 20 年 月 日 午第 节 教具 投影

17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我的思考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讨论出切实可行的联系方式,策划好要开展的“手拉手”活动。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教师要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如,读一封远方小朋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重要意义。 2?提出讨论要求,小组讨论后进行策划。教师可以划分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做好明确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记录,谁来汇报。 1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口语交际之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在学生动笔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前,要引导学生回想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口语交际课内容,如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 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自己,再说说打算开(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展“手拉手”活动的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 (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想法及建议,也可以先写活动想法及建议,最后介绍自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写。既可以个人名义写,也可以小组的名义写。

19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板 书 设 计 小组讨论记录表 课 后 反思 主持人: 记录人: 汇报人: 讨论内容 与“手拉手”同学的 联系方式 “手拉手”活动内容 其他 发言要点 结 论

教 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总第(10、11)课时 课题 回顾·拓展一 课型 阅读课 日期 20 年 月 日 午第 节 教具 投影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10册表格版教案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人教版10册表格版教案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08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