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5-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1、B 12、B 13、C 14、A 15、A 16、B 17、B 18、C 19、D 20、D 21、C 22、B 23、C 24、C 25、B 26、A 27、D 28、C 29、D 30、C 31、B 32、D 33、A 34、D 35、E 36、A 37、C 38、C 39、A 40、E 41、D 42、C 43、D 44、A 45、E

三、问答题

1.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因及病理变化的特点?

答题要点:病因包括感染、吸烟、理化因素、过敏因素等;病理变化:①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粘连、倒伏、脱落;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鳞状上皮化生。② 管壁粘液腺体大量增生。③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④ 管壁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2.简述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题要点:病理变化:肉眼可见病变支气管可呈圆柱状(cylindrical)、囊状(sacculus)扩张,扩张支气管可直达肺膜下。多发生于一个肺段;左肺>右肺,下叶>上叶。镜下可见: ①支气管壁炎症细胞浸润;②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鳞状化生;③支气管壁溃疡,结构破坏,肉芽组织形成;④肺组织纤维化。临床联系:反复支气管慢性炎症刺激,分泌增多,伴发化脓性感染,导致咳嗽和大量脓痰。咯血为支气管壁血管受破坏所致,并发胸膜炎时可有胸痛。 3.以大叶性肺炎各期基本病变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答题要点:①充血水肿期: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淡红泡沫痰,湿啰音;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RBC,较多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病灶胸膜出现纤维素渗出,故患者出现咳嗽、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及紫绀,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粘液脓痰,吸气时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及紫绀减轻,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④溶解消散期: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变质崩解,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此期患者有咳嗽、粘液痰,听诊湿性啰音,捻发音。 4.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有何不同。

大叶性肺炎:单侧肺脏发生的以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为病变单位的肺泡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左肺或右肺的下叶。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小叶性肺炎:双肺散在灶状分布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变无明显分期。严重病倒,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所替代。化生呈弥漫性,可视为一种癌前病变。

25

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是慢性肝炎活动期的主要病变。多见于肝小叶界板处,肝细胞呈小灶性坏死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3.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多出现于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中央静脉间或两个汇管区间,坏死呈桥接状,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4.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3cm,或不超过2个瘤结,其直径总和≤3cm的原发性肝癌

5、革囊胃:弥漫浸润型胃癌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称革囊胃。

6.假小叶:肝硬化形成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有时还可见被包绕进来的汇管区。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返流性食管炎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引起 B.多属于急性炎症 C.病变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等 D.可引起Barrett食管 E.长期病变可致食管变形和狭窄 2.以粘膜固有层腺体减少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炎属于 A.慢性肥厚性胃炎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慢性疣状胃炎 E.慢性嗜酸性胃炎 3.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

A.贲门部 B.胃底 C.胃体 D.胃窦部 E.幽门部 4.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胃溃疡的形态特点

A.常为单个 B.边缘整齐 C.底部平坦 D.往往较为表浅 E.多位于小弯侧 5.活动性胃溃疡底部镜下所见,下列哪项除外

A.坏死组织 B.肉芽组织 C.肠上皮化生 D.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E.创伤性神经纤维瘤

6.关于十二指肠溃疡,错误的是

A.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 B.溃疡病灶通常为单个

C.溃疡直径多在1cm以内 D.溃疡易复发 E.溃疡易恶变 7.Crohn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两者皆可出现 A.肠粘膜裂隙状溃疡 B.肠粘膜隐窝微脓肿形成 C.粘膜下层多数淋巴管扩张 D.肠壁各层均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 E.后期肠壁纤维组织增生

8.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26

A.EB病毒感染食管黏膜 B.返流性食管炎 C.霉菌污染食物 D.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E.过热饮食、酗酒、吸烟等 9.食道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腺癌 B.鳞癌 C.腺鳞癌 D.小细胞癌 E.神经内分泌癌 10.下列哪项不是溃疡型胃癌的大体特点

A.边缘隆起,不整齐 B.呈火山口状 C.溃疡直径一般>2cm D.有出血坏死 E.周围粘膜向溃疡集中呈放射状 11.关于早期胃癌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癌肿直径少于1cm B.癌组织只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C.癌周淋巴结尚未发生转移 D.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 E.临床无自觉不适症状 12.大肠癌最多发生在

A.盲肠 B.升结肠 C.降结肠 D.乙状结肠 E.直肠 13.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肝细胞变性是

A.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B.细胞内糖原沉积 C.细胞内玻璃样变 D.嗜酸性变 E.脂肪变性 14.下列哪种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A.HAV B.HBV C.HCV D.HDV E.HGV 15.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 A.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和点状坏死 B.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 C.重度碎屑坏死和桥接坏死,小叶结构紊乱 D.大片或亚大片坏死,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并出血 E.肝细胞广泛坏死伴残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16.在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四氯化碳中毒 C.病毒性肝炎 D.营养缺乏 E.脂肪肝

17.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门脉压升高所引起的表现

A.脾肿大 B.胃肠淤血水肿 C.肝性黄疸 D.食道下段静脉曲张 E.腹水 18.下列哪项不是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特点

A.可由亚急性重型肝炎转变而来 B.肝功能障碍较明显,癌变率较高 C.肝脏严重变形,体积缩小 D.肝表面及切面呈大小不等的结节 E.假小叶间的纤维间隔较薄且均匀 19.肝细胞癌蔓延和转移首先发生在

A.肝内 B.腹膜种植 C.肝门淋巴结 D.上腹部淋巴结 E.肺和肾上腺

20.肝细胞癌病人最具诊断意义的血清学指标是

A.谷氨酰转肽酶 B.碱性磷酸酶 C.甲胎蛋白

27

D.癌胚抗原 E.酸性磷酸酶 【B型题】

A.炎症限于胃黏膜浅层,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B.胃黏膜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胃黏膜内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D.胃固有腺减少、肠上皮化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E.胃固有腺增生并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1.慢性浅表性胃炎活组织检查可见; 22.慢性萎缩性胃炎活组织检查可见: 【C型题】

A.肝实质弥漫性大片坏死, 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B.肝细胞坏死伴有新生结缔组织和再生肝细胞结节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3. 急性重症肝炎 24. 亚急性重症肝炎 25. 急性普通性肝炎

A. 黏膜肥厚,皱壁深且宽,似脑回状 B. 黏膜充血水肿,有时点状出血或糜烂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答案:

1、B 2、C 3、D 4、D 5、C 6、E 7、E 8、A 9、B 10、E 11、B 12、E 13、A 14、A 15、D 16、C 17、C 18、E 19、A 20、C 21、A 22、D 23、A 24、B 25、D

三、问答题

1.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常见的基本病理改变?

(1)肝细胞变性、坏死 最常见的变性为细胞水肿,表现为胞质疏松化,严重者呈气球样变;个别细胞可发生嗜酸性变。坏死有两种类型,一是溶解性坏死,可为点状、碎片状、桥接状和大片坏死等;二是嗜酸性小体形成-凋亡。

(2)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坏死处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3)Kupffer细胞,纤维母细胞等呈反应性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2.列表说明胃良、恶性溃疡肉眼形态鉴别。

胃良、恶性溃疡肉眼形态鉴别见下表:

溃疡性胃癌 消化性胃溃疡 外形 不规则或火山口状 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 直径常>2cm 直径一般<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28

边缘 不整齐、隆起 整齐、不隆起 底部 凹凸不平 较平坦

周围黏膜 黏膜皱襞中断,呈节结状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3.简述门脉性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的机制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肝硬化引起门脉压升高的原因有:①小叶下静脉和门静脉肝内分支受假小叶或增生纤维组织收缩的压迫而发生扭曲或闭塞,致使肝窦内血液的流出和门静脉血流入肝窦受阻;②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开放,或因肝小叶破坏而形成新的交通支,以致肝动脉血直接流入门静脉分支;③窦周纤维化使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性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血回流受阻

门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①脾大,是门脉高压使脾静脉血回流受阻而致慢性淤血及窦内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常因脾功能亢进而致贫血。②胃肠淤血、水肿,可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是门脉高压使胃肠静脉血回流受阻所致。③腹水(为漏出液),主要是由于肠及肠系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肝细胞受损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在肝内灭活少,导致钠水潴留和肝窦内压升高,淋巴生成增多,并经肝表面漏入腹腔等因素引起的。④侧支循环形成,系门脉高压使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支发生代偿扩张所致。主要的侧支循环有: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易受损破裂而发生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直肠静脉丛曲张,可形成痔核,如破裂可发生便血;脐周静脉丛曲张(海蛇头现象)。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Burkitt 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类型,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颌面部和胃肠道。瘤细胞呈滤泡中心母细胞分化,瘤组织常呈“星空”图像。病因学上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上分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三种类型,均高度恶性。

2.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进展缓慢,依次可分为皮肤红斑期、斑块期和肿块期。瘤细胞表达辅助性T细胞(CD4+)免疫表型。瘤细胞浸润于真皮和表皮,表皮内的浸润灶称“巴氏微脓肿”。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霍奇金病,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 类上皮细胞 B. 陷窝细胞 C. 镜影细胞 D. 异物巨细胞 E. 异型性组织细胞 2.脾脏在哪种白血病时肿大最明显?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病理学练习题+答案(6)在线全文阅读。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26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