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学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观察并分小组对一次函数y?kx?b中
k,b的几何意义作了初步的探索.本环节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探究能力
和合作能力.初步感受到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性质由常数k、b决定.
2观察思考,深入探究
110S(米)内容1:
右图是某次110米栏比赛中两名选手所跑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秒)的函数图象. 观察图象,你能看出谁跑得更快吗?
目的: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讨论,体会不同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函数值的增减速度也不同,为下面进一步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作了铺垫.
说明:通过具体的实例,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可以从图象的倾斜程度看出谁跑得更快,那么一次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又由什么决定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内容2:
013.523.3t(秒)
1x,y?2x和y?5x的图象,观察图象,x从0开始逐渐增大,哪个21函数的值先到达6? 直线y?x,y?2x和y?5x哪个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大? 从中你能
2(1)作出一次函数y?发现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直线y??x?2与y??x?6的位置关系如何? (3)直线y?2x?6与y??x?2的位置关系如何? 引导学生结合函数图象,回答以上的问题.
结合上面几个例子,你认为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什么决定?请和同桌交流,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
从而希望学生总结出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当k?0时,k的值越大,直线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y1?k1x?b1与l2:y2?k2x?b2 当k1?k2时,l1?l2;
21
. . .
当k1?k2时,l1与l2相交.
目的:问题(1)在教材中是放在一次函数图象的第一节课,根据教学安排,我们把这个内容调整到了本节课.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力图让学生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k,b的几何意义作进一步的探讨,感受在具体图象中平行、相交等位置关系以及函数图象中函数值的增减速度与k值之间的联系.
说明: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所观察到的图象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加深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认识.
内容3:比一比,看谁画得快
一次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能画出函数y?x?4和
O x y y?xy?x?5的图象吗?
目的:学生作图(学生可能按常规过两点作直线,也可能利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利用所学的知识反过来解决了作图问题,再次强调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说明:通过探究,学生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学生能较容易的完成此题.
3归纳总结,认识规律
内容:归纳总结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1.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b?0时,直线必过一、二、三象限; 当b?0时,直线必过一、三、四象限;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b?0时,直线必过一、二、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过二、三、四象限. 2.当k?0时,k的值越大,直线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3. 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y1?k1x?b1与l2:y2?k2x?b2 当k1?k2时,l1?l2;当k1?k2时,l1与l2相交.
目的: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总结,使学生再次明确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为下个环节的知识运用作好准备.
22
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完善,很容易归纳出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第四环节:反馈练习
内容:1.你能找出下列四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象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1)y??2x?1; (2)y?3x?1; (3)y?x; (4)y??
2.(1)判断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A)y?x与y?x?1;
yy2x. 3yyoxoxoxox11与y??x?. 222(2)已知直线y?x?5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平行,则这条直线l的函数关系式为 . 3(B)y?3x?3.(1)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2)一次函数y?mx?n?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m、n的取值范围是( )
A.m?0,n?2 B.m?0,n?2 C.m?0,n?2 D. m?0,n?2
O y x 4.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假设途中他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前进,那么小明离家的距离与他骑行时间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小明离学校的距离与他骑行时间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s 5
(米)s5 (米)s5(千米)O(A)15 t (分)O(B)15 t (分)O(C)15t (分)
23
答案:
1.四个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3)、(1)、(2)、(4). 2.(1)平行,相交;(2)y?3.(1)D;(2)D 4. B,A.
目的:四组练习,旨在检测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掌握情况.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上课情况适当调整.若学生在回答第1题时有困难,可先引导学生完成分层教学中基础训练1、2题,若学生完成上述练习比较顺利,可根据上课时间适当选择分层教学中提高训练或知识拓展完成.
说明:四组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由浅入深,一步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认识.对同学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对回答问题暂时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第五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本节课我们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对一次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进行了探讨,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当k?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2.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y1?k1x?b1与l2:y2?k2x?b2 当k1?k2时,l1?l2;当k1?k2时,l1与l2相交. 用到了以下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
1.本节课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2.本节课中用到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类比、归纳等过程获取数学知识.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再补充完善,使知识系统化. 说明: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总结.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4.4 课外探究
当x>0时,y与x的关系式y?5x;当x≤0
24
2x. 3时,y??5x,则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大致图象是( ) 四、 教学设计反思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实践活动中,促成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在巩固议练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针对于本节内容较多的情况,建议可以将归纳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的教学过程放到第1课时完成。 (2)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应关注的是学生对图象的理解水平和解决过程中的表述水平,应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应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意识的提高状况.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对“议一议”、“想一想”的探究情况和学生对4组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认识状况和应用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水平.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附: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象(二) 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做一做
保留性板书 暂时性板书
25
(1)—————————— (1)——————- (2)—————————— (2)———————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