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值可取1.5 kN/m2;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它支承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取1.0 kN/m2。
注:① 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情况
计算;若采用布料机上料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活荷载标准值取4 kN/m2。
② 混凝土堆积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
③ 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于相邻的两块
板面上。 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 kN/m2,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 kN/m2(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3. 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3k)可按表4.1.2采用。
表4.1.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kN/m2)
向模板内供料方法 溜槽、串筒或导管 容量小于0.2 m3的运输器具 容量为0.2~0.8m3的运输器具 容量大于0.8 m3的运输器具 水平荷载 2 2 4 6 注:作用范围在有效压头高度以内。 4.1.3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的规定计算,其中基本风压值应按该规范附表D.4中n=10年的规定采用,并取风振系数?z?1。
4.2 荷载设计值
4.2.1 计算模板及支架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4.2.2 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4.2.3 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4.2.3采用。
4.2.4 钢面板及支架作用荷载设计值可乘以系数0.95进行折减。当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时,其荷载设计值不应折减。
- 16 -
表4.2.3 荷载分项系数 荷 载 类 别 分项系数?i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⑴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新浇筑混凝土自重(G2k) 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钢筋自重(G3k) ⑵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应取1;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G4k)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应取0.9。 模板及支架自重(G1k)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Q1k)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2k)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3k) 风荷载(?k) 1.4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 kN/m2的 活荷载应取1.3。 4.3 荷载组合
4.3.1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其荷载组合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模板设计:
r0S?R (4.3.1—1)
式中 r0──结构重要性系数,其值按0.9采用;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确定。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⑴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17 -
S?rG?Gi?1nnik?rQ1Q1k (4.3.1—2) ?0.9?rQiQik (4.3.1—3)
i?1n S?rG?Gi?1ik式中 r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4.2.3采用;
r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rQ1为可变荷载Q1的
分项系数,应按表4.2.3采用;
?G
i?1
n
ik
──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⑵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S?rGSGk??ri?1nQi?ciSQik (4.3.1—4)
式中 ?ci──可变荷载Qi的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各章的规定采用;模板中规定的各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7。
注:1.基本组合中的设计值仅适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的情况; 2.当对SQ1k无明显判断时,轮次以各可变荷载效应为SQ1k,选其 中最不利的荷载效应组合;
3.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
载仅限于竖向荷载。
2.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标准组合,并应按下列设计表达式进 行设计:
S?C (4.3.1—5)
式中 C──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规定限值,应符合
本规范第4.4节各条款中有关变形值的规定。对于标准组合,荷
- 18 -
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应按下式采用:
S?SGk (4.3.1—6)
4.3.2 参与计算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 项 目 1 平板和薄壳的模板及支架 2 梁和拱模板的底板及支架 梁、拱、柱(边长不大于3 300mm)、墙(厚度不大于100mm)的侧面模板 大体积结构、柱(边长大4 于300mm)、墙(厚度大于100mm)的侧面模板 参与组合的荷载类别 计算承载能力 验算挠度 G1k?G2k?G3k?Q1k G1k?G2k?G3k G1k?G2k?G3k?Q2k G1k?G2k?G3k G4k?Q2k G4k G4k?Q3k G4k 注:验算挠度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承载能力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4.3.3 爬模结构的设计荷载值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结构设计荷载应包括:
侧向荷载:新浇混凝土侧向荷载和风荷载。当为工作状态时按6级风计算;非工作状态偶遇最大风力时,应采用临时固结措施;
竖向荷载:模板结构自重,机具、设备按实计算,施工人员按
1.0kN/m2采用;以上各荷载仅供选择爬升设备、计算支承架和附墙架时用; 混凝土对模板的上托力:当模板的倾角小于45o时,取3~5 kN/m2; 模板的倾角≥45o时,取5~12 kN/m2;
新浇混凝土与模板的粘结力:按0.5 kN/m2采用,但确定混凝土与 模板间摩擦力时,两者间的摩擦系数取0.4~0.5;
模板结构与滑轨的摩擦力:滚轮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取0.05,滑块 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取0.15~0.5。
2. 模板结构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支承架的荷载组合:处于工作状态时,应为竖向荷载加向墙面 风荷载;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仅考虑风荷载;
计算附墙架的荷载组合:处于工作状态时,应为竖向荷载加背墙面风荷载;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仅考虑风荷载。
4.3.4 液压滑动模板结构的荷载设计值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 19 -
1. 模板结构设计荷载类别应按表4.3.4—1采用。
2. 计算滑模结构构件的荷载设计值组合应按表4.3.4—2采用。
表4.3.4—1 液压滑动模板荷载类别 编号 ⑴ 设计荷载名称 模板结构自重 荷载种类 恒荷载 活 荷 载 分项系数 1.2 1.4 备 注 按工程设计图计算确定其值 若平台上放置手推车、吊罐、液压控制柜、电气焊设备、垂直运输、井架等特殊设备应按实计算荷载值 操作平台上施工荷载(人员、工 具和堆料): ⑵ 设计平台铺板及柃条2.5 kN/m2 设计平台桁架 1.5 kN/m2 设计围圈及提升架 1.0 kN/m2 计算支承杆数量 1.0 kN/m2 振捣混凝土侧压力: ⑶ 沿周长方向每米取集中荷载5~6 kN 恒 荷 载 1.2 按浇灌高度为800mm左右考虑的侧压力分布情况,集中荷载的合力作用点为混凝土浇灌高度的2/5处 — 按用溜槽、串筒或0.2m3的运输工具向模板内倾倒时考虑 ⑷ 模板与混凝土的摩阻力 活荷钢模板取 1.5~3.0 kN/m2 载 倾倒混凝土时模板承受的冲击⑸ 力,按作用于模板侧面的水平集中荷载为: 2.0 kN ⑹ 操作平台上垂直运输荷载及制动时的刹车力: 平台上垂直运输的额定附加荷载(包括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均应按实计算;垂直运输设备刹车制动力按下式计算: 活 荷 载 活 荷 载 1.4 1.4 1.4 W—刹车时产生的荷载(N); A—刹车时的制动减速度(m/S2),一般取g值的1~2倍; g—重力加速度(9.8 m/S2); Q—料罐总重(N); k—动荷载系数,在2~3之间取用。 W?( ⑺ A?1)Q?kQ g活 荷 载 1.4 风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其中风压基本值按其附表D.4中n=10年采用,其抗倾倒系数不应小于1.15。 - 2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JGJ 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