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化学平衡3(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 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______.(选填:I—、HSO3—、H+、IO3—)

(3) 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液。D、E两烧杯哪个溶液先变蓝色_______(填:D、E) (4) 为研究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准备三份E液(各300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50mL 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 先变蓝色的是___________。(填:a、b、c)

2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A和 2mol B,发生下述反应: ....

A(g)+2B(g)

3C(g)+2D(s)(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了1.8 mol C。

⑴在相同条件下,若向该容器中改为加入0.3mol A、0.6 mol B,要使平衡混合气体中C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的相同,在D足量时,则还应加入 mol的物质C。

⑵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按不同的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仍为1.8 mol 。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n(D)应满足的条件是:n(D) 。

当改变温度或压强时,有可能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对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

⑶若升高平衡体系温度,当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两次平衡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此时A、B、C、D四种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 (用Mr(A)、Mr(B)、Mr(C)、Mr(D)表示)。

⑷若将容器改为容积可变的容器,在一定温度和常压下,建立上述平衡之后,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现持续增大压强,当:

①当压强为原来1.5倍时,A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测得m=1.5a; ②当压强为原来10倍时,A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n mol/L,测得n >10 a; ③当压强为原来100倍时,A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p mol/L,测得p<100a。 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的原因:

①1.5倍时: ; ②10倍时: ; ③100倍时: 。

参考答案: 【变式训练】

1.AC 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升高温度,增加压强,走向均减小,则B、D均错;可逆反应

增大的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可见答案为A、C。

2.C 把两方程式叠加可得: Y + 2M = 2N,可知X为催化剂。

3.B 提高反应速率的一般做法有: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加 入催化剂。要提高NO的转化率,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用的做法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增大CO的浓度等。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答案为B

4.⑴0.2 mol ⑵SO2、NO2 ⑶1.9

5. AB 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乙容器在反应的过程中相当于压强减小

(可以认为是甲容器的活塞向外拉一点),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甲,向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氦气,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升高,A正确;向乙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3气体,相当于充入相应的SO2和O2,增大乙容器中气体浓度,SO2的转化率升高,物质的量分数减小,B正确;升高乙容器的温度,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升高比甲更大,C不正确;增大甲容器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降低比乙更小,D不正确,

6.这是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问题,由题意可计算出达到平衡状态A时其中含SO2 0.4mol,O2 0.2mol,SO3 3.6mol,n(SO2)∶n(O2)∶N(SO3) = 2∶1∶18。

(1)因平衡右移,故SO2的体积分数减小,在恒压条件下,要使SO2的体积分数复原,可采取的措施有加热和加入少量SO2气体。

(2)由于SO2和O2反应只生成SO3一种物质,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只要满足限制,即c≥0。

(3)因

a=2,这一条件必须满足,显然b = 0.3mol;由于此时a∶b∶c = 2∶1∶16较平衡状态A,SO3的含量bn(SO2)?2就可以了,对SO3没有用量

n(O2)、;

均增大,B中,D中、

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

;增加压强,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低,因此反应起始时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0是关于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的,按照“一边倒“原则,4 mol SO2和2 mol O2可折合成4 mol SO3,故c≤4mol,另外,由于原平衡状态A中含SO3 3.6 mol,欲使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c>3.6 mol,因此c的取值范围为3.6mol<c≤4mol。

7. B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5×(2+1) mol=2.5mol。根据反应的差量关系计算。 6由:2A(g) + B(g)

2C(g) Δn

2mol 1mol 2mol 1mol

分析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差量等于反应掉的B的物质的量。 n(B)=Δn=(2+1)mol-2.5mol=0.5mol n(A)=2n(B)=1mol,求得α(A)= 50%

8.(1)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使成本高的二氧化硫得到充分利用。(2)400—500℃是催化剂的活性温度,选择此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3)常压。因为常压下SO3体积分数已达91%,若再加压对设备及动力系统要求高、成本高、使生产效益低。(4)用水吸收SO3会形成酸雾,使吸收的速率减慢。(5)SO2有毒。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本题主要考查在硫酸工业中,运用勒沙特列原理选择SO2转化为SO3的适宜条件的能力。(1)从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必提高去分析。(2)温度的选择从反应速率快慢,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两方面考虑。(3)压强从对平衡移动、设备及动力系统的要求两方面考虑。(4)从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去分析。(5)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

【高考冲刺演练】 1.AB 解析: K=

C(N2O4)2

所以 c(N2O4)=K c(NO2)温度不变K 不变, 2C(NO2)c(NO2)/c(N2O4)=1/{K c(NO2)} 无论补充NO2 N2O4 c(NO2) 均增大 c(NO2)/c(N2O4) 减小

C:恒压比值不变 D: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NO2)增大c(N2O4) 减小 c(NO2)/c(N2O4)比值增大

2.C 解析: 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

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选B,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①改变反应速率;②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得出本题答案为C.

3.A 解析:题中所给的条件并不能计算出H2的转化率。因H2很多,无论怎样都反应不完,假设1 mol N2反应完全,则最多也只消耗3 mol H2,也就是说H2的转化率最大也不会达到30%。因此,选A。 极值法 可逆反应不为0的原则

可逆性是化学平衡的前提,平衡时,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量均不为0。

一般用极限法判断,假设反应不可逆,则最多生成产物多少,有无反应物剩余,剩余多少。这样的极值点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可用确定某些范围或在范围中选择合适的量。 4.A 解析:解答图象题常用的几条重要规律:

①定点分析; (固定某一条件,观察另某一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 ②温度越高③压强越大④使用催化剂

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同压强时) 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同温度时) 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

5.A 解析:(变形)将题目中“C的物质的量为W mol”改为“C的体积分数为W%”

两次平衡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两次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即第二次填充的物质若完全转化为填充A、B的形式,其物质的量应与第一次填充相同。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

两次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为等效平衡,除x=2外,x=3时,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也符合题意。所以变形的正确选项应为C。

6.AC 解析: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

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可见选项 A、C是正确的。选项 B,因为在任何时刻,有 a mol X产生时必有 3a mol Y同时产生,两者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因此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是反应的一种特定情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7.B 解析:法一:建立恒压等效模型,W W → 2W 无论加A或B,第二个平衡对比第一个平衡相当于加

压,平衡右移,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减小。 法二:可以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定量分析。

8.BC 解析:容易漏选B,平衡虽然不移动,但体积缩小, Br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9.A 解析:(变形1)将例2中反应改为“3A(g)+2B(g)

C(g)+4D(g)”

(变形2)将例2中“固定容积”改为“容积可变” (变形3)将变形1中“固定容积”改为“容积可变”

容器体积固定,第二次填充后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正确选项为A。变形1中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所以变形1的正确选项为C。

容器体积可变,两次填充各填充各物质的浓度相同,为等效平衡。所以变形2、变形3的正确选项都为

C。

10.B 解析::因为2SO2(g)+O2(g)

2SO3(g)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当温度、体积一定时,开始时

的压强必然高于平衡时的压强。因此,对乙容器的变化过程可分为两段:设乙容器中先保持容器的体积不

变,此时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应等于a%,但此时容器中的压强比开始时的压强小,因为乙要维持压强不变,因此要将压强增大到原开始时的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必然增大。因此选B。 11.C : A(g) + 2B(g)

2C(g)

起始量(mol) a b 0 变化量(mol) 0.5c c c 平衡量(mol) a-0.5c b-c c

0.5c?(A)b,由于恒压,压强不变;由于恒压,放入2a molA和2b molB,则是等效平衡,两者百分含?a?c?(B)2ab量相等,则达平衡时生成2n molC;当2v正(A)=v逆(B)时,可确定达到平衡。

12.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若x=1,

达到平衡时E的体积分数为50%,E的起始浓度改为2a mol·L,相当于两个相同的容器中E浓度均为a mol·L

1

-1

,然后压缩气体的体积与一个容器的容积体积相等,平衡不移动,E的体积分数仍为50%,经计算原平衡中F的平

-1

-1

衡浓度为0.25 a mol·L,若x=2,还用上述方法,压缩气体使体积为原体积一半,浓度为0.5 a mol·L,但压缩气体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新平衡下F的平衡浓度小于0.5 a mol·L,D物质的量的多少与容器的大小有关。

13.CD 第一次平衡后,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压强增大为原来2倍,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是原来的2倍,现在A的浓度不止原来两倍,则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气体减小的反应,此时C为气体;同理压强变为第二次的20倍时,A的浓度没有增大20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C为非气态。

14.AC由Ⅰ图可知发生反应:A + 3B

2C,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

-1

向移动;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体积增大,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完全转化为A、B相当于0.5 mo1·L,0.8 mo1·L,增加了B的浓度,平衡向正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浓度增大;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由Ⅱ可知逆反应吸热,,A的转化率降低。

15.BD 本题的关健是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 16.(1) 放热(2)不变 加深(3)增大 17.(1)33.3% (2)正反应,B (3)①⑤

解析:(2)中的投料相当于投入了CO1mol,H2O1mol,增大了H2O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所以CO的转化率增大。解题时可运用极限思维的方法:若CO仍只有2/3转化,计算可得平衡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1

-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化学平衡3(2)在线全文阅读。

化学平衡3(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217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