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温度下,反应2NO2
N2O4;△H<O。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改变外界条件,使反应再次平衡,
新平衡时,c(NO2)/c(N2O4)与原平衡相比变小了,则改变条件的可能有( ) A.保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O2
B.保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2O4 C.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2 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了温度
2.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下列方式进行,第一步:2X+Y=2Z;第二步:Z+M=X+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是催化剂,M是中间产物 B.X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M+Y=N C.X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M+Y=2N D.无法判断催化剂和中间产物
3.一定条件下,将10 mol H2和1 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能是( )
A.25% B.30% C.35% D.75% 4.对于反应A(s)+2B(g)
3C(g);△H>0,C%跟外界条件X、Y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NH3(各物质均为气态),达
A.Y表示温度,X表示压强,且Y3>Y2>Y1 B.Y表示压强,X表示温度,且Y3>Y2>Y1 C.X表示压强,Y表示温度,且Y1>Y2>Y3 D、X表示温度,Y表示压强,且Y1>Y2>Y3
5.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达
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W mol。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的物质的量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充入容器后达到平衡,C的物质的量仍为W mol,则x(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可能为3 D.不能确定 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气)+3Y(气)
2Z(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 X,同时生成 3a mol Y C.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D.X、Y、Z的分子数比为1 :3 :2 7.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
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
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都增大 B.都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8.在高温下,反应2HBr(气)方法是( )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氢气浓度 9. 某温度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 A气体和2L 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3A(g)+2B(g)
2C(g)+2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p%。若维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L A气体和
H2(气)+Br2(气) △H>0, 达到平衡,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
2L 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 )
A.>p% B.
10.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分别都充等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甲维持容器的体积不变,乙维持容器的压强不变,若甲中SO2
的转化率为a%,则乙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a% B.大于a% C.小于a% D.无法判断 11.恒温、恒压下,a molA和b 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
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
n) 2 C.若起始时放入2a molA和2b 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2n molC D.当v正(A)=2v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平衡
12.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E(g) F(g)+x G(g)(放热反应)。
若起始时E浓度为a mol/L,F、G浓度均为0,达平衡时E浓度为0.5a mol/L;若E的起始浓度改为2a mol/L,F、G浓度仍为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若x=l,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的体积分数为50%
C.若x=2,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F的平衡浓度为0.5a mol·L D.若x=2,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的物质的量为a mol
13.温度为t℃,压强为1.01×10Pa的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 + B(g)
-1
6
6
-1
3C,
-
测得此时c(A)=0.022mol·L;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mol·L
1
7
-1
;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mol·L;则下列关于C物
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
A.C为非气态 B.C为气态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14.T℃时,在1L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若保持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l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反应开始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4mo1·L、0.5 mo1·L和0.2 mo1·L,则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大于0.4 mo1·L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15.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
C(g)+3D(g);ΔH<0。现将2 mol A和2 mol B充入体积为V—1
-1
-1
-1
的甲容器,将2 mol C和6 mol 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
图1
图2
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容器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两容器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份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 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和2 mol 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 二、填空题 16.反应A+B
2C,其中A为有色气态物质,其混合物颜色深浅与反应时间,温度(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B、C均为无色物质):
(1)该反应是_______热反应;
(2)若A、B、C均为气态物质,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________,混合气体的颜色______。 (3)若A、B为气态物质,C为固态,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__________。 17.将1molCO和1mol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
CO+H2O(g)
CO2+H2,此时有2/3的CO转化为CO2。
(1)该平衡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2)若在相同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1molCO2、1molH2和1molH2O,则达到平衡时与(1)中平衡相比较, 平衡应向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此时平衡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下列各值中的 (填编号) A.22.2% B.27.55% C.33.3% D.36.8%
(3)结合(2)中计算结果分析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18.向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气)+ 3 H2(气)2 NH3(气),
平衡时混合气共7 mol.令a、b、c分别代表N2、H2、NH3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维持温度不变, 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则: ①若a=0,b=0,则c= 。 ②若a=0.7,b=2.1,则:
I.c= 。 Ⅱ.这时反应向 进行。
Ⅲ.若要维持反应开始向该反应方向进行,c的范围是 。 ③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与②相反的方向进行,则b的范围是 。
19.(2007年1月山东省临沂期末考试题)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H=QKJ/mol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Q 0 (选填“>”或“<”)
(2)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 反应热不变 c.v正(H2) =V逆(CO) d.. 的质量分数不变 (3)温度为850时,可逆反应CO(g)+H2O(g) 化如下表:
850℃时物质的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0 2 3 4 5 6 CO 0.200 0.138 C1 C1 0.116 0.096 H2O O.300 0.238 C2 C2 0.216 0.266 CO2 0 0.062 C3 C3 0.084 0.104 H2 0 0.062 C3 C3 CO2(g)+H2(g)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物质的浓度变
①计算:3 min时(CO的浓度) C1 = mol/L,H2O (g)的转化率= .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 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 .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浓度 20.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①IO3- +3HSO3- = 3SO42- + 3H+ + I- (慢) ②IO3- +5I- +6H+ = 3I2 + 3H2O(慢) ③I2 +HSO3- + H2O = 2I- +SO42— +3H+(快)
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溶液 D:200mL水+50mLA液+50mL C液 溶液 E:225mL水+25mLA液+50mL C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那步反应决定_________________。(填①、②、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化学平衡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