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一数学不等式证明经典例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ab(a?b)?(a?b)(a2?ab?b2). ∴a2?ab?b2?ab,即(a?b)2?0.

这不可能,故a?b?2.

说明:本题三种方法均采用反证法,有的推至与已知矛盾,有的推至与已知事实矛盾. 一般说来,结论中出现“至少”“至多”“唯一”等字句,或结论以否定语句出现,或结论肯定“过头”时,都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典型例题八

例8 设x、y为正数,求证x2?y2?3x3?y3. 分析:用综合法证明比较困难,可试用分析法. 证明:要证x2?y2?3x3?y3,只需证(x2?y2)3?(x3?y3)2, 即证x6?3x4y2?3x2y4?y6?x6?2x3y3?y6, 化简得3x4y2?3x2y4?2x3y3,x2y2(3x2?2xy?3y2)?0. ∵??4y2?4?3?3y2?0, ∴3x2?2xy?3y2?0. ∴x2y2(3x2?2xy?3y2)?0. ∴原不等式成立. 说明:1.本题证明易出现以下错误证法:x2?y2?2xy,3x3?y3?332x23y2,然后分(1)x?y?1;(2)x?y?1;(3)x?1且0?y?1;(4)y?1且0?x?1来讨论,结果无效. 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要求相邻两步的关系是A?B,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必要条件,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充分条件,当然相互为充要条件也可以. 典型例题九

例9 已知1?x2?y2?2,求证

1?x2?xy?y2?3. 2分析:联想三角函数知识,进行三角换元,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进行证明. 证明:从条件看,可用三角代换,但需要引入半径参数r. ∵1?x2?y2?2,

∴可设x?rcos?,y?rsin?,其中1?r?2,0???2?.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sin2?). 2113113由?1?sin2??,故r2?r2(1?sin2?)?r2. 2222221113而r2?,r2?3,故?x2?xy?y2?3.

2222∴x2?xy?y2?r2?r2sin?cos??r2(1?说明:1.三角代换是最常见的变量代换,当条件为x2?y2?r2或x2?y2?r2或

x2y2??1时,均可用三角代换.2.用换元法一定要注意新元的范围,否则所证不等式的变a2b2量和取值的变化会影响其结果的正确性. 典型例题十

1111??????1. 2n?1n?22n111分析:要求一个n项分式的范围,它的和又求不出来,可以采用“化????n?1n?22n例10 设n是正整数,求证整为零”的方法,观察每一项的范围,再求整体的范围. 证明:由2n?n?k?n(k?1,2,?,n),得111??. 2nn?kn111??; 2nn?1n111当k?2时,?? 2nn?2n当k?1时,?? 111??. 2nn?nn1n111n∴????????1. 22nn?1n?22nn当k?n时,说明:1、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放缩要适应,否则会走入困境.例如证明1117111???????.由,如果从第3项开始放缩,正好可证明;如果从第1222n24k2k?1k2项放缩,可得小于2.当放缩方式不同,结果也在变化.

2、放缩法一般包括:用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分式值增大;缩小分子,扩大分母,分式值缩小;全量不少于部分;每一次缩小其和变小,但需大于所求,第一次扩大其和变大,但需小于所求,即不能放缩不够或放缩过头,同时放缩后便于求和.

典型例题十一

(a?b)2a?b(a?b)2??ab?例11 已知a?b?0,求证:. 8a28b分析:欲证不等式看起来较为“复杂”,宜将它化为较“简单”的形式,因而用分析法证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明较好.

(a?b)2a?b(a?b)2??ab?证明:欲证, 8a28b(a?b)2(a?b)2?a?b?2ab?只须证. 4a4b?a?b??a?b?2即要证?????(a?b)?????,

?2a??2b?即要证

22a?b2a?a?b?a?b2b.

即要证a?b2a?1?a?b2b, 即要证a?baba?2?a?bb. 即要证1??2?ab?1,即b?1?aa. b即要证ba?1? (*) ab∵a?b?0,∴(*)显然成立, (a?b)2a?b(a?b)2??ab?故 8a28b说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实质上是寻求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分析法通常采用“欲证——只要证——即证——已知”的格式. 典型例题十二

例12 如果x,y,z?R,求证:x8?y8?z8?x2y3z3?y2z3x3?z2x3y3. 分析:注意到不等式左边各字母在项中的分布处于分离状态,而右边却结合在一起,因而要寻求一个熟知的不等式具有这种转换功能(保持两边项数相同),由

(a?b)2?(b?c)2?(c?a)2?0,易得a2?b2?c2?ab?bc?ca,此式的外形特征符合要求,

因此,我们用如下的结合法证明.

证明:∵x8?y8?z8?(x4)2?(y4)2?(z4)2

?x4y4?y4x4?z4x4

?(x2y2)2?(y2z2)2?(z2x2)2

?x2y2?y2z2?y2z2?z2x2?z2x2?x2y2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xy2z)2?(yz2x)2?(zx2y)2 ?xy2z?yz2x?yz2x?zx2y?zx2y?xy2z ?x2y3z3?y2z3x3?z2x3y3.

∴x8?y8?z8?x2y3z3?y2z3x3?z2x3y3.

说明:分析时也可以认为是连续应用基本不等式a2?b2?2ab而得到的.左右两边都是三项,实质上是a2?b2?c2?ab?bc?ca公式的连续使用.

111如果原题限定x,y,z?R?,则不等式可作如下变形:x8?y8?z8?x3y3z3(??)xyzx5y5z5111进一步可得到:33?33?33???. xyzyzxzxy显然其证明过程仍然可套用原题的思路,但比原题要难,因为发现思路还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典型例题十三

(1?b)c,(1?c)a三数中,不例13 已知0?a?1,0?b?1,0?c?1,求证:在(1?a)b,可能都大于1. 4分析:此命题的形式为否定式,宜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命题不成立,则

(1?a)b,(1?b)c,(1?c)a三数都大于1,从这个结论出发,进一步去导出矛盾. 41(1?b)c,(1?c)a三数都大于, 证明:假设(1?a)b,4111即(1?a)b?,(1?b)c?,(1?c)a?. 444又∵0?a?1,0?b?1,0?c?1,

111∴(1?a)b?,(1?b)c?,(1?c)a?.

2223∴(1?a)b?(1?b)c?(1?c)a? ①

21?a?b1?b?c1?c?a又∵(1?a)b?,(1?b)c?,(1?c)a?.

222以上三式相加,即得:

(1?a)?b?(1?b)?c?(1?c)?a?3 ② 2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显然①与②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故命题获证.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命题中有“至多”、“至少”、“都”等字样,通常情况下要用反证法,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归谬”,同时,在反证法的证明过程中,也贯穿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解题思想.

典型例题十四

例14 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2??a?b??a?b?c3??ab??3??abc?.

3?2???分析:用分析法去找一找证题的突破口.要证原不等式,只需证?2ab?c?33abc,即只需证c?2ab?33abc.把2ab变为ab?ab,问题就解决了.或有分析法的途径,也很容易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 ?a?b??a?b?c3??abc?, 证法一:要证2???ab?3?3?2???只需证a?b?2ab?a?b?c?33abc, 即?2ab?c?33abc,移项,得c?2ab?33abc. 由a、b、c为正数,得c?2ab?c?ab?ab?33abc. ∴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a、b、c为正数, ?c?ab?ab?33cab?ab?33abc. 即c?2ab?33abc,故?2ab?c?33abc. ?a?b?2ab?a?b?c?33abc, ?a?b??a?b?c3??2??abc?. ??ab?3?3?2???说明:题中给出的

a?b?c3a?b,ab,,abc,只因为a、b、c都是正数,形式

32同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一样,不加分析就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来求证,

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原不等式中是用“不大于”连结,应该知道取等号的条件,本题当且仅当c?ab时取“=”号.证明不等式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仅仅是一个手段或形式问题,我们必须掌握证题的关键.本题的关键是证明c?2ab?33abc.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一数学不等式证明经典例题(2)在线全文阅读。

高一数学不等式证明经典例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148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