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如图10.47所示。
(4)“Scaling”属性的作用是对过程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定标,给出它们实际可达到的最大最小值,设置如图10.48所示。
图10.45 PID运算模块
图10.46 调整PID参数
388
图10.47 “Configuration”属性设置
图10.48 “Scaling”属性设置
2、随动系统的运行结果
(1)实验一:轴1跟随轴2的位置运动 首先,增加轴1跟随轴2的控制程序。
① 轴2移动程序。按下开关之后轴1开始跟随其位置。
389
图10.49 轴2移动程序
② 置轴1位置环设定值程序。将轴2的当前实际位置,传入到轴1位置环作为设定点。
图10.50 置轴1位置环设定值程序
然后,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① 先置位“servo_on”信号为“1”,对伺服轴进行使能。
② 强制“servo_start信号为“1”,”并使其一直为TRUE,进入预备状态。 ③ 调节PID参数,直到跟随效果比较理想为止,最后PID参数为(810,12,0),
位置跟随效果如图10.51所示,其中,黑色为轴2的阶跃给定,红色为轴2的位置,蓝色为轴1的位置跟随结果。
图10.51 轴1跟随轴2的位置运动结果
(2)实验二:轴1阶跃给定随动控制结果
390
首先,增加轴1阶跃给定随动控制程序。如图10.52所示,通过MOV指令将设定
值单元set_v送给PID设定输入,改变PID的设定值,达到阶跃给定的效果。
图10.52 轴1阶跃给定随动控制程序
然后,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① 先置位“servo_on”信号为“1”,对伺服轴进行使能。
② 强制“servo_start信号为“1”,”并使其一直为TRUE,进入预备状态。 ③ 调节PID参数,初步调整PID参数为(800,10,0),位置跟随效果如图10.53
所示。继续调整PID参数,最后PID参数为(826,13,0),位置跟随效果如图10.54所示。,其中,黑色为轴1的阶跃给定,蓝色为轴1的位置跟随结果。
图10.53 PID参数为(800,10,0)时的控制效果
图10.54 PID参数为(826,13,0)时的控制效果
391
(3)实验三:轴1正弦波给定随动控制结果
首先,增加轴1正弦波给定随动控制程序。如图10.55所示,产生正弦波,并赋值
给PID的设定值,正弦波的幅值和周期可以在CPT指令中做适当调整。
图10.55 轴1正弦波给定控制程序
然后,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 先置位“servo_on”信号为“1”,对伺服轴进行使能。
2) 强制“servo_start信号为“1”,”并使其一直为TRUE,进入预备状态。 3) 调节PID参数,初步调整PID参数为(1000,40,0),位置跟随效果如图10.56
所示。继续调整PID参数,最后PID参数为(1080,43,0),位置跟随效果如图10.57所示,其中黑色为轴1的阶跃给定,蓝色为轴1的位置跟随结果。
图10.56 PID参数为(1000,4 0,0)时的控制效果
39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