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SN I NI DAO NUI
第六章 船机零件的修复工艺
第一节 修复原则
一.零件修复的意义和原则
轮机员在选择修复工艺时,应从质量、经济和时间三方面综合考虑 二.修复原则
1.改变配合件原有配合尺寸、恢复原配合间隙、恢复使用性能 2.恢复原有尺寸、恢复原配合间隙、恢复使用性能。
第二节 机械加工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
1.修理尺寸法:对磨损件进行机械加工后,修复表面损伤、恢复原有形状后,
再按新的尺寸选择配合件,以保证原有的配合间隙
如:损伤的轴光车后,再用加厚的轴瓦
2.尺寸选配法:对一小批已磨损的配合件,重新配对加工消除缺陷以保证原有
的配合间隙
如:喷油器针阀偶件的修复 3.附加零件法: 4.局部更换法: 5.成套更换法:
6.恢复尺寸法:采用镀铁等工艺加工磨损件,使之恢复原有的尺寸,恢复原
始尺寸形状,恢复配合间隙,恢复使用功能
第三节 电镀工艺
电镀是利用电解的原理的一种修理工艺,同时也是一种强化工艺 (电化学腐蚀则是利用电池原理) 一.电镀
1.电镀工艺:使用直流电源(镀铁是使用交、直流电源)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被溶解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金属离子得电子沉积在阴极上(镀层) 工艺参数:电流密度、温度、时间、是获得良好镀层的关键因素 分类:有槽电镀——镀铁、镀铬;渡槽一般采用铅锑合金、塑料 无槽电镀——电刷镀
工艺 工艺过程 特点 镀铬 1)零件为阴极,铅锑合金为阳极,铬 和1)镀铬过程温度低,对零件硫酸制成电解液 无影响 2)镀前要清洁零件表面;工作温度552)镀层与零件结合强度高超—65℃ 3)镀层大于0.1毫米时,镀铬后应进行驱氢处理以消除应力 4)镀层采用磨削加工,使外形尺寸达到要求 过晶体间的结合强度,但镀层越厚,强度越低,厚度一般为0.1—0.25毫米,不得超过0.5毫米 3)镀铬后耐腐蚀性提高2—50倍 4)成本高、效率低,有带铬酸的气体,对人体有害 分类:1)硬质镀铬:硬度高、耐磨性能好,适用于润滑条件好,负荷不大的零件;如:曲轴、高压油泵柱塞 2)松孔镀铬:铬层表面呈网状沟纹或多孔状;网纹用机械松孔法加工;适用于润滑条件差,大负荷的零件 镀铁 以零件为阴极,纯铁或低碳钢为阳极,氯化亚铁溶液为电解液,采用 不对称交流电(过度镀层)和直流电(工作镀层)为电源 不对称交流电:较大半波进行电镀,较小半波将镀层电解;从而获得 起镀层和过度层 步骤:不对称交流电起镀—直流电镀工作层—热处理和机械加工 特点:电解液温度低20—40℃;速度快,成本低,生产率高,污染小 (阳极)刻蚀镀铁:镀铁前,通直流电,零件为阳极,置于30%的硫酸中,电解(刻蚀)除去零件表面的氧化膜;但刻蚀后零件有残酸,会污染环境和降低镀铁质量 无刻蚀低温镀铁:表面活化采用盐酸除去氧化膜,再进行电镀 特点:简化工艺,节省设备,减少污染 二.电刷镀(也称快速电镀、涂镀)
1.原理:利用电解的原理;零件接电源的负极,镀笔接正极;将注满电解液的镀笔在零件表面移动,电解液的金属离子得电子后沉积在零件表面形成镀层 2. 电刷镀的工艺过程 1)设备与电镀液
(1)采用0——50V无级调节的直流电源
(2)多数采用石墨为阳极,且石墨包有脱脂棉以防阴阳两极产生电弧烧伤
零件表面和吸附电解液;当修复小部位时采用铂铱合金
(3)表面处理溶液:
使用电净液进行表面电净处理,以清除表面的油膜和杂质 使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4)电刷镀溶液: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溶液;可分为酸性液和碱性液,酸
性电镀速度快
2)工艺过程
(1)镀前的表面准备工作:零件表面预处理是保证结合强度的关键因素 (2)电镀过度层(底层):用镍或铜作底层,厚度2-5微米 (3)电镀工作层:厚度0.3-0.5毫米 3.电刷镀的特点
1)不需电镀槽,设备简单;生产速度快;污染小,操作方便,适用材料广 2)电镀液温度低,50℃左右
3)镀层结合强度高于有槽电镀,且镀后不需再加工
4.适用范围:活塞杆、增压器轴、电机轴、泵轴、尾轴衬套(不受冲击载荷
的零件)
第四节 热喷涂工艺
一. 热喷涂工艺
1.定义:(P74)将丝状或粉状材料加热到熔化或近熔化状态再喷到零件表面的工艺;它既是强化工艺也是修复工艺 2.特点:
1) 适用材料范围广: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均可用热喷涂 2) 热喷涂材料广
3) 包括喷涂和喷熔(喷焊) 二. 分类
分类 定义及工艺过程 特点及应用 喷涂(粉以氧-乙炔为热源,把粉末加热工作温度低,对零件无影响;末火焰喷到熔化或近熔化状态后喷到零但结合强度低(机械结合),不涂 件表面上 抗冲击载荷; 过程:表面热处理-预热-喷底层-适用于:尾轴衬套,增压器转喷工作层-机械加工 轴,电机转轴等件 喷熔(喷以氧-乙炔为热源,把粉末加热喷层与零件为冶金结合,结合焊) 到熔化或近熔化状态后喷到零强度高,适用于受冲击载荷的件表面上,再将喷涂层加热重新零件;但零件受热后变形大,熔化结合在零件表面上 加工后需进行缓冷或退火处理 (1)一步喷熔法:边喷边熔,一次完成; 特点:厚度小于2毫米,适用于小的或精密零件,中大型零件的边角和局部的修复 (2)两步喷熔法:先喷后熔,分多次喷; 特点:每次喷熔的厚度在0.2-0.3毫米 等离子喷利用等离子弧为热源进行喷涂 涂 结合强度高,喷涂时热量集中,零件变形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六章船机零件的修复工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