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建构主义看来,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多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用发现法、探索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更为可能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它不是绝对正确的终结答案,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其特异性。因此,掌握知识并不意味着掌握了规律,而需要把握在不同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书本知识只能说是一些信息、符号,是不具有全部意义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变成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它才能获得意义。所以,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尤为重要。
2. 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包括建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相互作用原则。建构性原则指在教学中不以灌输知识为主,而应启发学生自主的建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按照学生认知建构图式进行教学设计,尤其应注意设计教学情境、认知冲突。主体性原则指教学中应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要创设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作用原则是指要将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之在相互作用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处于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为此,教
师应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增进合作与交流。
3.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论则要求摈弃以教师为中心,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
(1)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1982 年被提出,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合作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体里相互帮助中展开学习,注重集体性任务,主张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间应相互合作、相互 沟通。它又可分成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变异过程的教学。其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确定主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自我评价———深化学习等环节。它着眼于师生的对话。
(2) 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是于1989 年提出,它是在杜威、维果茨基及当代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是对传统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的一种革新,是“做中学”教学模式的一种衍生。认知学徒教学模式非常重视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为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提出了三种策略,即增加内容的复杂程度、增加内容的多样性、首先传授最高水平的技能。为刺激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提出了六种策略,包
括模仿、辅导、提供———逐浙拆除———重新组合“脚手架”、提供学生表达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反思和鼓励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促使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又提出了五种策略,即情境学习、模拟、专家实践的文化群体、内在动机、利用合作。当前,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3) 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于1992 年创建的,其学习理论基础是情境学习、认知弹性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其中情境认知理论影响较深。它强调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应在实际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具体情境中评估等。这种模式中的“锚”是指一种真实的宏观背景,教师的任务就是重点设计锚,以便学生能够借助于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或其他学科的解题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去,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凋活动的参与性等。强调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般设计锚———围绕锚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超越具体的锚、促进学习迁移———自主进行效果评价。
(4)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于1996 年提出,它强调让学生理解知识方式,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然后去探索问题,解决认知冲突。其基本策略在于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图式及相关的观念性理解。如作为范式之一的课题式教学主张针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单元;每个课题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式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理解
相应的概念、原理,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学科内容的学习与教学,而且还适用于职业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并且还可以与情境性学习联系起来,它不仅为学生新旧经验的同化与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而且可以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原有的经验,从而主动地学习。所以,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建构主义的热衷,处于建构主义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4. 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以至产生了以忽视“学”为代价的“教”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为此,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包括: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设计信息资源———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通过以上内容与步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建构教学的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建构主义教学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