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翻身动作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翻身动作是需要全身各个部位统一配合,才能有效完成的动作。每一次的翻转过程中,身体各部分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但是都具有统一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性就是促使翻身动作的有效完成。翻身动作结构复杂,需要多步骤训练才能形成动作完整,复杂的动作结构使翻身训练具有特殊性,这与单一性训练动作区别很大,因此分清楚翻身动作训练的阶段性,是必要的。翻身动作训练在追求完成翻身动作目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锻炼学员的身体协调性等目的。
第一节 翻身动作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翻身动作可分解为三个部分,为上身,身体中段(腰与胯),下身三部分。三部分在翻身中的功能各有不同,但最终能目的都是为翻身动作的翻转的完整性服务的。
上身部分:以身体中胸腰以上部分为分界线,胸腰以上的手臂,颈部,头部都为翻身动作的上身部分,上身部分是翻身运转的重要翻转带动力量。上身胸腰部分在动作运动过程中,完全处于倾斜竖向状,手臂垂直成竖线状,运动过程中,手臂保持其线性状态固定不动,可形成立圆状,身体其他部分同时翻转。运动过程中头顶向正前方向,在甩头,但面部重要定点始终在主力腿前方十厘米的地面方向。头部的轴心,具有稳定翻身的作用。上身部分的胸腰倾斜角度,手臂的固定线性,头部的翻转速度是翻身动作运行时能否成功带动翻转的重要因素。
身体中段:身体中段,也就是腰与胯的部分,身体中段是翻身动作翻转的主导力量。腰与胯是翻身动作的主要转轴,它们是翻身翻动的中心力量。腰与胯需要保持同时同向运动,才能使翻身有效动作完成,两者密不可分,如若两者分离运动将直接导致翻身动作运动失败。
下身部分:腿部,是翻身动作的翻转助力,是翻身运动方向的向导,也是决定翻身类型的重要条件。腿部为翻身动作的整体转动提供支点力量。
翻身动作需要身体的三个部分协调配合,翻转统一运动过程中各自发挥其功
能,才能促成翻身动作的正确性及运动过程的完整性。
通过分析翻身动作,明确身体三部分的各自功能性后。在训练中,就可以运用舞蹈训练学中动作技术能力训练的分解法进行训练。在进行上身,身体中段部位,及下身各自的功能性训练后,运用完整法将各部分组合归一,这样的翻身动作将提升到完整的动作层次上。
第二节 翻身动作中的“力”
翻身是人体动作,翻身动作中的“力”产生于人体本身,但在翻身在运动时像物体一样翻转运动时,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外来“力”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动作速度,起到辅助作用。我们想要更好的完成翻身,那么对这些外“力”进行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翻身在训练产生中的问题。 一、翻身动作中的外“力”
惯性力:当物体加速时,惯性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 轴向力:它是可以与地球引力相抗衡的力量。轴向力是一种惯性力。物体在转动时由于存在角速度则会产生一个向心加速度,一般的物体在做转动时都存在一个瞬时轴,可以把这个物体看作是在绕瞬时轴作定轴转动,从而向心加速度指向瞬时轴。而惯性力的方向正好与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反,这就是轴向力。轴向力倾斜的角度越大,这个力就会越大。
径向力:简单来讲就是作用于直径方向的力. 一般是指圆柱形物体上受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方向通过物体截面的圆心,且垂直于物体的轴线的力,或者球形物体上受的通过球心的力。
支撑力反作用力:物体处于支撑状态时,力作用于支点上,又反作用于物体,这种反作用力为支撑力反作用力。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 二、翻身中的“力”的体现
翻身动作的本质是人体运动,人体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人体外力与人体内力。凡由外部加于人体的力,对人体来说就是外力,它表现为外界环境及物体对人的作用。物体外力为作用力,加在人体上会产生反作用力。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翻身动作.我们以点步翻身动作为例,进行“力”分析。
点步翻身,翻身以上身倾斜臂膀展开成竖线形态,垂直向地面方向,做好准备姿态,臂膀线性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运行起来手臂可形成立圆状。当身体开始运动时,那么外“力”的作用就开始有所体现了,身体翻转使径向力沿手臂发力,同时身体中段(转轴)开始运动,身体中段的转轴运动同时产生会轴向力,而下身部分会产生支撑力反作用力与摩擦力。这些外“力”的产生并不分前后顺序,都是同时发生的,它们能够辅助翻身动作顺利完成。
上身部分下身部分同时翻转,身体保持在垂直大角度倾斜状态(轴向力原理,倾斜角度越大,力量越大,进而促使动作加速),随着翻转进入加速状态、翻身动作运行状态总体上会产生绕转轴运行的感觉,动作运转过程中这个状态会形成一个“力”促使动作运转持续不停,这是惯性力。在实际操作中,身体的手臂部分感受较明显,会明显感受到血液的流动方向往手指尖方向集中。
运动过程中,径向力和轴向力,是互相作用的。身体中段受到径向力(手臂,上身部分)的作用,它可以促使身体中段的轴向力运转更顺利。身体中段的轴向力在径向力的促使下,运转顺利的同时,轴向力也发挥其本身力量,反作用于手臂的径向力,为其运转力量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翻身动作在两个“力”正确的运转状态下,动作运行会进行的非常顺利。
下身部分腿脚的运动会产生支撑力反作用力和摩擦力,动作运作起来有推动翻转助力的作用。以点步翻身为例,支撑反作用力体现在动力脚点地时所产生的力量,它在点地(地面为支点)的同时将力量传输到腿部与身体中段连接处(反作用力),使腿部产生支撑力,进而给上身部分、身体中段部分提供助动力量,并为脚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能提供“力”的支持。点步翻身脚掌碾地时产生的摩擦力,可以帮助翻身的运动趋势更为顺利。下身部分“力”的作用是配合推动上身及身体中段的翻身转动,为它们提供助力。当所有“外力”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着力点都在人体内部,那么它们也会转化为翻身动作的“人体内力”,这样“人体内力”将更具有推动性,翻身动作在人体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运转速度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第三节 翻身的科学训练方法
翻身动作属于技巧动作,是技术技巧动作训中的高级阶段。翻身动作技术训练是一个重要的训练过程。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训练任务,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必要的手段。不同的动作技术和技术形成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训练目的和任务。 一、训练方法
动作训练过程中一般会涉及直观法与语言法、分解法与完整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加难法等训练方法。
直观法:是借助各种感官的配合,使学员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帮助练习者进行正确的思维、进而掌握和提高动作技术水平的。
语言法:运用各种形式语言,指导练习者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以讲解为主要手段。
分解法:是把技术或技巧动作按基本环节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部分,进行分别练习的方法。
完整法:是对技术动作或技巧动作以完整方式进行练习,进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
加难法:是在技术训练中,通过增加动作难度的方式使练习者提高动作技术训练水平的方法。
想象法:是在技术练习之前,练习者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先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的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得技术技巧动作完成的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表象法:是练习者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正确技术技巧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真实感觉的训练方法。”2(《舞蹈训练学》第242页-第253页)
这些方法,在翻身的阶段性训练中都有所体现。 二、阶段训练
翻身动作训练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翻身动作的初步训练:掌握阶段。通过示范翻身使学员对翻身产生初步印象,并且具有对翻身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在学员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建立起了最初步的信息关联。在此阶段训练中,(一)可以运用直观法和语言法,讲解翻身动作并且示范翻身动作,使学员尽快了解翻身动作的结构、方法、规格和要领,建立学员对翻身动作的完整的概念和正确技术表象。(二)运用分解法与完整法,先将翻身动作若干的组成部分一一分解,逐步练习,然后在分解练习时机成熟时过渡到完整的练习,并且掌握好有分解练习转入完整练习的时机。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想象法的运用,在做动作之前要求学员将动作一切要领先在大脑中形成,然后反应到动作运动中,动作运动时按照大脑中的要求进行调控,这样能够使翻身的完成更为正确顺利。(三)运用重复法,为了确保翻身动作动力定型的正确性,学员要反复练习翻身动作,确保动作动力定型顺利完成。以保证及时发现错误并得以纠正。同时将表象法的概念,灌输给学员,要求学员在做动作之前,对过去完成正确技术技巧动作的记忆,在脑海中重放,唤起真实感觉。
第二阶段,翻身动作的中期训练:提高完善阶段。在进行此阶段训练时,学员要达到已经能够较为完整的掌握翻身动作技术,精神中枢神经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基本形成了动力原型。在此阶段训中:(一)增加完整法的比例,练习重点着重于消除由翻身训练的分解练习造成的分割现象,逐渐增加完整练习的比例。(二)开始使用加难法,增加翻身难度,以提高翻身技术质量。如:提高翻身动作的完成速度,节奏。(三)采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通过重复练习和变换练习充分使练习者利用肌肉的本体感觉
2
杨鸥:《舞蹈训练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出版.第242页-第253页
去体会动作的要领与方法,从机体内部信息去进行调整。(四)增加翻身训练负荷,通过合理的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一步发展身体的各项基本能力,这样学员对于技术训练的适应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翻身动作的后期训练:巩固熟练阶段。在经过了初步训练掌握阶段和提高完善阶段的训练基础上,学员在此阶段已经能够掌握正确的翻身动作,对翻身动作领会也更加深刻,掌握翻身动作程度熟练。由此学员可以进行技术巩固熟练阶段的训练。此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是:(一)以完整的翻身训练为主,掌握翻身动作的技术练习核心。(二)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技术的精准性,重复性训练翻身,可以提高动作的精准性,进一步巩固动力定型,使其达到自动化。(三)经常变换翻身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技术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组合训练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采用成套的动作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如:以复合型的翻身,翻身组合,或综合性组合进行练习。
第四节 训练价值
翻身动作在课堂训练中的价值不是只体现在动作的有效完成。在训练翻身的过程中,学员还会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翻身动作完成全部训练阶段后,除了达到了翻身本身形成的目的,同时将学员的协调性、松弛感、稳定性也训练出来。在完美的翻身动作中,这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当学员能够很好的将翻身动作完成,证明协调性、松弛感、稳定性这三点学员已经能够掌握。而这三点不单单作用于翻身动作上,对于其他舞蹈动作的完成有很大的帮助。翻身动作能够提升学员本身的灵敏程度,这是优秀的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的民族性及其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