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
1. 观察一件乐器。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 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3.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4 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4. 小小音乐会。
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图2.2-7)。
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或油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2.2-8)。
《2.3 声的利用》
1. 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2. 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 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 500 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3. 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利用声的主要方面。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 (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2)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3)在教室周围植树;
(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 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 min内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
4. 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1 温度》
1. 图 3.1-8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
2. 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3.1-9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第1节前 第2节前 第3节前 第4节前 第5节前 第6节前 第7节前 晴天温度/℃ 阴天温度/℃ 3. 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 °C,但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
4. 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图3.1-10),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 测量时刻
《3.2 熔化和凝固》
1.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2.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3. 图3.2-6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4. 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C,只要把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 °C)中就可以了。小明按照这样的想法进行了实验,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什么?
《3.3 汽化和液化》
1. 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图3.3-9),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试着分析 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
2. 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可以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 能擦干吗?为什么?
3. 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图3.3-10)。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1.2 m。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最深的井可达90 m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 °C。请你分析一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的蒸发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物理八九年级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汇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