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派遣特使马耐(Mane)向米坦尼提出了联姻要求,“愿我的兄弟送来你的女儿做我的妻子和埃及的女主人。”(EA 19: 17-19)一般而言,近东大国为了在外交中赢得主动,往往故意拖延,而不是很爽快地答应他国的要求。巴比伦王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对于埃及的联姻请求,先是以不知道已经嫁到埃及的姐妹的生死为借口不同意联姻,(EA 1)继而提出按照对等准则要求迎娶一位埃及公主,(EA 2:4)直到提出的条件满足后才将公主嫁给了埃及法老。米坦尼王图什腊塔对埃及与米坦尼几代国王间的联姻所做的回顾,给我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其祖父阿尔塔塔马一世(Artatama I)在埃及法老提出7次请求后才同意将公主嫁给埃及法老,而其父亲舒塔尔那二世(Shuttarna II)则是6次。(EA 29: 16-20)但是,也有例外存在。巴比伦王布尔那布瑞阿什二世在埃及先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嫔妃(巴比伦公主)死后,主动向埃及法老埃赫那吞提议,再将一名巴比伦公主嫁到埃及。(EA 11: 5-9)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否背离了大国之间的联姻的步骤呢?只要考察一下巴比伦的外在处境就可以理解了。当时巴比伦的北方敌人——亚述正在谋求自立,竭力走大国政治的道路,想方设法取得埃及的承认和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巴比伦出于牵制和抑制亚述的外交战略,主动提出要将公主外嫁埃赫那吞。
其次,他国接受并答应联姻要求后,两国的使节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进行协商,如嫁妆、聘礼、迎娶的方式等,这个过程往往异常繁琐,十分冗长。下面我们就埃及与米坦尼的协商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图什腊塔同意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联姻要求后,允许埃及特使马耐面见公主,(EA 19: 21-22)接着图什腊塔向埃及提出黄金聘礼的要求,(EA 19: 56-57)并为此派遣特使吉里亚(Giliya)与马耐到埃及面见法老。(EA 19: 71-77)不久之后,埃及派遣特使马耐返回米
坦尼,传达了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意见,(EA 20: 21-25)显然,埃及与米坦尼就具体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米坦尼开始准备嫁妆,(EA 20: 21-25)由于特使马耐和吉里亚事务缠身无法返回埃及,于是图什腊塔派遣另外一名埃及使节哈马西(Hamashi)返回埃及,将米坦尼的书信带给埃及法老。(EA 20: 33-35)之后埃及送来了黄金,米坦尼对黄金的质量很不满意,(EA 20: 46-51)图什腊塔提出了严正的抗议。两国为此经过交涉后,最终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两国的协商至此完成。除了在嫁妆和聘礼上进行讨价还价外,大国间就迎娶公主的仪式也得进行协商,巴比伦王对埃及用5乘战车迎娶公主很是不满,认为级别太低,档次不够。(EA 11: 18-24, 42-44)尽管泥板没有给出商谈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两国最终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否则联姻是不能最终实现的。
最后,两国交涉之后,交付嫁妆和聘礼清单,将公主护送到他国,同时偿付嫁妆和聘礼。这一步骤完成后,联姻最终实践和完成。在巴比伦王布尔那布瑞阿什二世与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联姻中,我们看到了彼此交付的嫁妆和聘礼清单。(EA 13和14)很遗憾,他们之间的书信没有提到迎娶公主到埃及和举行婚礼的相关情况。在米坦尼王图什腊塔与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联姻中,我们也看到了图什腊塔送给其女儿的嫁妆清单。(EA 22和25)但是,在现存的阿马尔那泥板书信中,我们没有看到阿蒙霍特普三世送给图什腊塔的聘礼清单。尽管阿马尔那泥板书信没有提供举行婚礼的信息,但是,我们从埃及的铭文中可以管窥一二。埃及文献对图什腊塔的女儿塔杜希帕(Tadu-Hepa)到达埃及是这样记载的:“在拉之子、底比斯的统治者阿蒙霍特普??陛下统治的第10年??惊奇的物品被带给了陛下:愿法老永生、昌盛和安康,那哈林(Nahrin,也即米坦
尼)的首领舒塔尔那的女儿吉鲁希帕(Gilu-Hepa)与她的闺房仕女317人,”24
[24]这件事情记载在埃及的圣甲虫型石碑上。在第18王朝时期,通常采用圣甲
虫型石碑来记载重大庆典,如阿蒙霍特普三世曾经采用了圣甲虫型石碑记载他与泰伊(Teye)结婚庆典。因此,在米坦尼与埃及的联姻上采用圣甲虫型石碑来记载这一喜事的做法表明了婚礼庆典的举行。
恩格斯在讨论中世纪王公之间的联姻时说:“对于骑士或男爵,像对于王公自己一样,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增加势力的机会;决定因素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25[25] 一般说来,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之间进行王室联姻的主要目是为了密切彼此的友好关系,但是,若做具体的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将大国联姻的主要目的或意图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政治目的,即通过王室联姻来密切大国间的政治合作关系。这类的典型是米坦尼王图什腊塔与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联姻。图什腊塔诛杀了僭越者皮尔黑(Pirhi),重新执掌了国家政权。几乎与此同时,米坦尼开始面临赫梯强有力的挑战,尽管米坦尼挫败了赫梯的进攻,但是为了确保王国的安全,米坦尼积极寻求与埃及复交的途径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两国的联姻就带有了很强的政治色彩,从米坦尼方面来说,联姻可以实现联合埃及抗击赫梯的外交战略,从埃及方面来说,联姻可以树立其政治大国的地位和保障北部势力范围的安全。
24[24] A. De Buck, Egyptian Reading Book, 4th ed., Leiden: Nederlands Instituut Voor Het Na
bije Oosten, 1977, p. 67; J. H. Breasted, Ancient Records of Egypt, Vol. 2,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6-1907, § 867.
25[25] F. Engels, The Origin of the Family,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State, Moscow: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1948, pp. 111-112.
第二类,经济目的,即通过王室联姻来实现物质交流,最大限度地赚取经济利益。这类的典型是巴比伦王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与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联姻。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露骨地对阿蒙霍特普三世说,他的女儿要嫁给能送他礼物的人,这招致埃及法老的嘲讽、挖苦,“也许,你周边的诸王是富裕的和强大的。你的女儿们从他们那里得到东西??(如果)你需要什么东西,我也会寄给你好东西,就像你把你的女儿送给你周边的幸运者一样(回报你)。”(EA 1: 56-62)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向埃及下达的最后通牒更是直接暴露了他的心机。他说,若埃及在规定的日期内送来黄金,就把公主嫁给他,否则就不将公主嫁给埃及法老。(EA 4: 41-50)
以上仅仅是从主要目的角度来划分的,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巴比伦联姻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但是也包含获取政治利益的目的在内;米坦尼联姻的主要目的在政治方面,但是不排除有着经济上的考虑。从埃及方面的考虑,不管是与米坦尼联姻,还是与巴比伦联姻,目的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政治上考虑,也有经济上的打算。
值得一提的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家天下”的阿马尔那时代,两国之间的友好在本质上是两国君主间的友好,正如布赖斯所言,像条约一样,王室联姻不是两个王国之间的关系,而是两国君主之间的关系。26[26]从理论上说,当一国君主去世后,由于一方已经不存在,所以这种友好关系便终结了,因此,需要继位者重新与他国君主确认兄弟关系,必要的时候再次联姻以确认和密切彼此的关系。尽管巴比伦王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的姐妹还活着,但是由于当今巴比伦王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的父亲已经过世,他的离世意味着他与阿蒙霍特普三世通过
26[26] T. Bryce, Letters of the Great Kings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p. 113.
联姻所确认的两国友好关系终结了。因此,对于两国而言,有必要再次联姻以确认两国的友好关系。于是,巴比伦新王卡达什曼恩利将他的女儿嫁给了阿蒙霍特普三世。米坦尼王图什腊塔掌握政权后,也通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埃及法老来重新确认两国的关系。
三、信息沟通
英国学者阿伦·詹姆斯(Allen James)说:“联系是外交的核心,”“外交的必要性在于就各国问题与外国保持日常的联系。”27[27] 联系意味着国家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而信息的有效交流会进一步密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大国交往中,彼此之间经常互通信息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联系感情,避免误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应对共同的威胁。我们前面所翻译的大国间的阿马尔那泥板书信的功能本身就是传递信息,以实现大国之间的信息沟通。从类型上看,阿马尔那时代国与国之间信息交流可以分为3类:
一是日常的信息交流。由于阿马尔那时代的大国之间天各一方,再加上敌人的离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误解,因此,各国有必要进行持续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日常的信息交流主要表现在国王的身体状况、远方亲人的情况、国家的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在EA 7中,巴比伦王布尔那布瑞阿什二世因为埃及法老埃赫那吞没有问候他的健康而生气,此后埃及的使节就此事与布尔那布瑞阿什二世进行了交流,化解了他的抱怨。此外,大国君主之间就某些事情进行了沟通,例如,巴比伦王卡达什曼恩利勒一世就外交礼节与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进行了交
27[27] 转引自金正昆:《现在外交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阿玛尔纳书简(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