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心。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等都提出了灵魂不死之说。这种说法也可视为人对自己不免于死的自慰之辞。宗教之往生或转世说也有相同的作用。

比较起来,儒家似乎深明生死之理,接受了有生必有死的事实,所以把努力都放在现世,只求尽一己之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负起自己生而为人的责任,以造福天下后世为职志。且以贯彻今古的历史使命来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意义,其不朽和永生决定于自己的作为,自己可以控制,也能够改变。

我们必须承认,是否要追求人生价值取决于个人,而人各不同,在追求人生价值的人中,是否都得到了所求的价值,也结果不一。且在同一群人中,更有多数人不知道有人生价值,自然不会去追求。更多的人知道“价值”,但不是人生价值,因此他们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就不在本题讨论之中了。

(选自贾馥茗《教育的本质》,世 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有删改) 【注】①矻矻(kū):勤勉不懈的样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一个人求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大概要经历一段长久的时间,只有这个行为成为终生的定凭,才可以说是具有生命价值。

B.社会上有些人成为价值典范是因为得到了一般人的推崇和尊敬,比如称之为英雄、豪杰、忠臣、义士等,这些推崇和尊敬就包含了人生价值。

C.人的价值在于品质的比较,因为优、好等都要在和劣、坏等比较之下,才能显示出来,这说明人的价值判断既要有群体因素,还要有社会条件。

D.人们不满足自己当前的状况,会不停地自我超拔,有所追求,最终使得人类能够走向进步之路。

E.人生价值在于精神方面,与物质和身体的享乐全然无关,因为中国哲学家认为有价值的人,是以全人类的福祉为目的而全力以赴的人。

1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肯定的人生价值的一项是( )(3分) A.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B.他人即地狱。 (萨特)

C.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

D.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 (裴多菲) 14.比较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儒家对“人生价值与不朽”问题认识的本质区别。(4分)

15.从孔子、司马迁、钱学森、纳尔逊·曼德拉等人中任选其一,运用本文的观点,分析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原因。(4分) 【答案】 12.BD 13.B

14.西方哲学家注重追求“灵魂不死”来达到不朽。( 注重来世)(2分) 中国儒家注重追求现世的“立德立功立言”(摘抄原文相关语句也可)(2分) 15.①为人生找准定位;②有超拔的愿望; ③生命有限,追求不朽。

(找出文中的观点,结合具体言行分析即可。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4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A项原文为“故而就一个人在求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历程中,从开始探察、选择、决定,到终身奉行,是一段长久的时间”,选项“大概是一段长久的时间”,变确然为或然,故错。C项原文为“所以人的价值判断有群体因素或社会条件”,题干转述为“既有群体因素和社会条件”,故错误。E项原文为“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由此多数哲学家认为…”转换后为“中国哲学家认为”,故错误。所以选B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学科网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 “他人即地狱”这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大意是出于人性恶的考虑,认为他人是不可靠的,人和人之间是一种血腥和残酷的关系。与全文讲人生价值的主旨不一致,故错。所以选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本中找到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儒家对“人生价值与不朽”问题认识的相关语段,然后抓住关键语句直接摘抄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例如,“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等都提出了灵魂不死之说。这种说法也可视为人对自己不免于死的自慰之辞。宗教之往生或转世说也有相同的作用。”“比较起来,儒家似乎深明生死之理,接受了有生必有死的事实,所以把努力都放在现世,只求尽一己之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负起自己生而为人的责任,以造福天下后世为职志。”可从注重来世和现世两个角度来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中概括归纳出作者有关人生价值的观点,然后结合着选取的人物进行分析作答。读后可知,文中学科网作者关于人生价值的观点有:①为人生找准定位;②有超拔的愿望; ③生命有限,追求不朽。再结合着孔子等人物的人生经历与追求来分析其人生价值。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牛虻就义① (爱尔兰)伏尼契

星期三早晨,①太阳刚升起,他们就把他押到院子里来了。这时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格外显著,走起路来显然十分痛楚、艰难,身体很重地靠在军曹的臂膀上;但他脸上那种疲惫驯服的表情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些曾在空虚寂静之中将他压服了的幽灵似的恐怖,那些阴影世界的幻象和梦境,都已随着产生它们的黑夜一同消逝了。②太阳一旦放光,他的敌人一经当面鼓起他的战斗精神,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那奉命执行死刑的六名掮马枪的士兵,沿着布满常青藤的墙壁排了队。就是这百孔千疮正在坍塌的墙壁,那不幸的越狱的一晚,牛虻曾从那上面爬下来。六个士兵各人拿着一支枪,好容易熬住眼泪才排成了队。他们被派来枪毙牛虻,在他们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怖。牛虻和他那种尖刻的对答的才能,那种无穷无尽的狂笑,那种光明磊落的、能够感染人的勇气,曾经像阳光一般直透到他们的麻木而悲惨的生活中去;这样的一个人竟不得不死去,而且是死在他们的手里,那在他们说来,简直就等于去扑灭天上皎洁的明星了。

在院子里那棵硕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在那儿等着他。那是昨天夜里由一些很不愿意的人用手掘成的;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当他经过那儿,他向下望了一望,对那黑沉沉的土坑以及周围正在枯萎的野草微笑着;闻着那新翻泥土的香味,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简短的准备工作迅速完成了,牛虻自动站在指定的位置,只是微微转过头来,向③初升的朝阳那一片红黄交融的美景望了一会。他再一次提出不要蒙住眼睛的要求,那一脸挑战的神色,直逼得上校只有勉强答应。双方都忘记了这会使得士兵们十分难受。

他面对着士兵站着,脸上在微笑,马枪在士兵的手里不住地抖动。 “我已经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上校向前跨了一步,也激动得有点颤抖了。他从来还没有发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稍稍摇晃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衡。一颗没有定准的子弹擦破了他的面颊,一滴滴血滴在他的白领结上。另外一枪打在他的膝盖上边。火药的烟雾消散之后,士兵望着他,看见他仍旧在微笑,用残缺的手抹去脸上的血。

“枪法坏透了呢,伙计们!”他说着;那响亮而清晰的声音,把那些可怜的士兵的目瞪口呆的窘态打断了。“再试一下看。” 士兵们发出一阵共同的呻吟。原先每个人都故意向旁边瞄准,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弹不是从自己手里而是从旁人手里发出去的。现在呢,牛虻仍旧站在那儿,对他们微笑;他们只不过把行刑变成了屠宰,那可怕的一套又得从头做一遍。他们都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把枪口垂下来,无可奈何地听着军官狠声的咒骂和斥责,用麻木的惶恐的眼光瞠视着那个已被他们枪杀但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向他们的脸上挥着拳头,发狂似的嚷着,叫他们立正,举枪,赶快把事情结束。他也已跟他们一样完全丧失“士气”了,再也不敢去看那个可怕的形象老是那么站着、站着,不肯倒下去。等到牛虻对他说话,那嘲弄的声音使他吓了一跳,而且簌簌发抖。

“今天早晨你派的这一队人真不行,上校!让我来试试看,看能不能使他们搞得像样些。来吧,伙计们!把你们的家伙举高一点,向左边移一移。啊呀,朋友,你手里拿的是马枪不是油锅呀!都对准了吗?那么来吧!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一冲,抢先发出了最后一声口令。要是竟让犯人发口令去枪毙自己,那还像什么话呢!

又一阵紊乱而无组织的排枪,随即那队士兵乱做一堆,大家簌簌发抖,睁着发狂似的眼睛瞪视前面。其中一个士兵甚至没有发射,把家伙往地下一扔,就蹲下去低声哼起来:“我可不行——我可不行!”

硝烟慢慢散了,漂浮到空中和④晨曦融成一片;他们看见牛虻已经倒下去了,可是也看出他仍旧没有死。最初一刹那间,士兵和军官们都呆呆站在那儿,好像变成了石像,眼睁睁注视着那可怕的东西在地上扭动、挣扎。然后医生和上校同时叫了一声,冲上前来。因为牛虻已经拖着一条腿跪起来,而且仍旧面对着士兵在发笑。

“又打歪了!试试——再来一下看,孩子们——看——看成不成……” 他突然摇晃起来,随后就向一旁倒在草地上。

(节选自伏尼契《牛虻》,李俍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

【注】①小说《牛虻》取材于十九世纪意大利民族运动产生的很多爱国志士的故事,通过塑造牛虻等人物形象,表现了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热情,全书闪耀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之光。

16.文中有四处写到阳光,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中第三段写行刑手“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18.牛虻这个人物形象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点为什么最吸引你?(6分) 【答案】

16.(1)象征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

(2)象征牛虻的英雄主义之光,衬托英雄就义的悲壮; (3)突出人物形象的精神亮度,增强艺术感染力。 (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 4分) 17.“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个细节描写,借行刑手面对杀死牛虻所产生的敬畏、感动的复杂心理感受,从侧面烘托写出英雄牛虻从容、无惧的形象;更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超越了阶级情感。

(“细节描写”“侧面烘托”1分,分析牛虻形象2分,分析人性复杂2分) 18.(1)从容、乐观;舍生取义;笑傲生死;超越人性的神性。 (答对一点得2分,解说合理得3分,语言组织1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可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形象角度组织答案。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作答。第一处,“太阳刚升起”,可联系下文牛虻的面对死亡的战斗精神,从象征着学科网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与希望角度作答;第二处,“太阳一旦放光”可联系下文“什么都不怕了”,从牛虻的革命英雄主义角度概括作答;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第三段写行刑手“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是一处细节描写,答题时应结合着细节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例如,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深化主题等角度组织答案。读后可知,“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表现出了行刑手杀死

牛虻时的畏惧与感动,从而从侧面表现了牛虻从容无惧的人物形象。从主题的角度,行刑手的“泪水”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概括出牛虻的人物形象,然后答出最吸引自己的理由。可根据小说中牛虻的言行举止及评价性的语句概括作答。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可联系实际来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怪人”龚自珍

陈益

正当万马齐喑、异常烦闷的暴风雨来临前夕,晚年龚自珍自京城南下,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好友魏源在扬州仓巷有一座絜园,每次经过扬州,便寓居于絜园秋实轩。龚自珍为絜园题写过一副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一代典,成一家言。”从中可以读出很多含义。有一次,龚自珍与客人在秋实轩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间,竟然将靴子踢飞了。送客时到处寻找靴子,怎么也找不到。几天后,才发现靴子在帐子顶上。

魏源的孙子魏季子,写有《羽琌山民逸事》,记载了龚自珍许多奇闻逸事,“飞靴”就是其中一则。

龚自珍一直渴望能有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机会。他投身于科举,固然这是读书人的唯一途径,但更为了藉此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清道光三年,叔父龚守正任会试同考官,龚自珍照例回避,不能参加会试,母亲段训还专门写诗,以“会见天街汝遍看”(《珍儿不予会试,试以慰之》)来劝慰他。己丑年四月二十八日,龚自珍应廷试,第一个交卷出场,友人恭维他“君定大魁”。他却嗤鼻说道:“看伊家国运何如。”自己能否夺魁,却是关乎清王朝国运的事。可见龚自珍抱负之大、自视之高。 对于科举,龚自珍有自己的看法。有一次,他去拜访身为礼部尚书的叔父龚守正。叔侄尚未寒暄几句,就有人通报,有一位门生求见。来人新近点了翰林,正春风得意呢。龚自珍只好暂去耳房回避,外间的交谈倒是听得很清楚。尚书问门生最近忙些什么,门生回答,也没啥要紧的事,平日只是临摹字帖,在书法上用点工夫。尚书夸奖道:“朝考无论

大小,首要的是字体端庄,墨迹浓厚,点画工稳。若是书法一流,博得功名直如探囊取物!”门生正恭聆教诲,龚自珍却忍不住在隔壁哂笑道:“翰林学问,不过如此!”听到这话,那位门生很是窘迫,慌忙告辞。尚书勃然大怒,将龚自珍训斥了一番,叔侄间闹翻了脸。

龚自珍未入翰苑,抑郁不平,他干脆让女儿、媳妇、小妾、婢女都每天临池,专练馆阁体。若是有人说翰林如何了不起,他便嗤之以鼻:“如今的翰林还值得一提吗?我家的女流之辈,没有一人不可入翰林。不凭别的,单凭那手馆阁体的毛笔字,就绝对够格!”

从青少年时代起,龚自珍就随从父亲奔走南北,与硕学名士、潦倒文人、草野侠客、山林隐士、市井小民、勾栏歌妓都有往来。他挥金如土,待等囊中羞涩,又向友人告贷。在扬州,不但吃喝都在好友魏源的絜园,甚至连身上的衣服,脚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4)在线全文阅读。

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30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